乖乖网 3—6岁

宝宝爱“吃醋”,家长该如何处理和引导?

2015-01-23 09:40:30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教育 家庭教育 家庭育儿

爸爸妈妈在育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烦恼:宝宝也有爱“吃醋”的时候?宝宝爱“吃醋”的行为背后究竟是为什么呢?面对爱“吃醋”的宝宝,爸爸妈妈又该如何处理和引导呢?

孩子玩耍

谁打翻了“醋坛子”

镜头一:一天,妈妈带5岁的可可到外婆家做客,妈妈买了好多礼物给4岁的表妹晨晨,有可爱的公仔,漂亮的公主裙,还有可可最喜欢吃的巧克力。晨晨看到这些礼物,脸上乐开了花,一旁的可可看到晨晨拥有那么多礼物,小嘴立马嘟了起来,脸上很不开心的样子,并冲着妈妈说:“为什么你给妹妹买这么多礼物,而我却没有,妈妈偏心!”,说完就嚷着要回家。妈妈感到很惊讶,把可可拉到一旁问:“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啊,表妹比你小呢!你要让着妹妹才对啊。”说完,可可委屈的小脸上挂满了泪水,这让妈妈感到很不解。

镜头二:有一次,妈妈和4岁的恬甜在外出散步的路上遇见了同住在小区的莉莉和她爷爷,莉莉长得精灵可爱,扎着两个小辫子,很讨人喜欢,恬甜妈妈走过去摸摸莉莉的头,夸赞道:“莉莉今天穿得真漂亮呀,发型真好看!真是个小美女呢!”恬甜听了立刻反驳道:“我才是最漂亮的!妈妈,莉莉一点儿也不好看!”妈妈的脸“唰”地一下红了,忙说:“好好好,你们都是最漂亮的小天使。”这才让刚刚尴尬的气氛消散。

专家点评:虽说“童言无忌”,但是很多时候,宝宝的言行也在透露着宝宝的情绪和心声,上述两个案例中的可可和恬甜两个孩子,在妈妈疼爱和夸赞其他小伙伴的时候,立刻就把不满和爱“吃醋”表现出来,说明孩子在生活当中也有他们自己的“小心思”,会在意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态度,这是一种嫉妒的表现。家长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免形成不良的性格。

知识小观园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感到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于是就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嫌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嫉妒。

宝宝的“小心思”

听到爸爸妈妈夸赞别人,孩子心里会不高兴,排斥他人,或者会反驳父母的观点。

看到爸爸妈妈疼爱其他的小朋友,孩子会哭闹,撒娇,以此来表现自己的不满情绪,想得到爸爸妈妈更多的关注。

别的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产生对立情绪,或埋怨,或者唆使周围的人孤立对方,或者向对方炫耀自己拥有的东西,不愿意与对方分享,以此来压倒对方。

孩子出现妒嫉心理或行为的时候,如果家长没有及时疏导孩子的情绪表现,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使他们在自己与别人的对比中感到自卑,妨碍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家长在生活当中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克服这种情绪。

宝宝“爱吃醋”的原因

宝宝喜欢“吃醋”是因为怕失去父母的关心、缺乏安全感导致的。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的话,兄弟姐妹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不仅体现在物质上,也体现在精神上。比如:家里的姐姐和弟弟为了争抢某个玩具,发生了争执,这时爸爸妈妈站出来说:“弟弟还小,你是大姐姐,应该让着弟弟。”姐姐就会说:“爸爸妈妈偏心,只爱弟弟,不爱我了,我不想跟弟弟玩了。”这时候,姐姐在心理上就会有很大的落差:以前爸爸妈妈都只爱我一个人,而现在多了个弟弟跟我分享爸爸妈妈的爱,爸爸妈妈已经不爱我了。时间一久,孩子就会出现错误的想法,形成嫉妒的心理。

面对“吃醋”宝宝,引导和关注很重要

说话方式要得当

家长教育孩子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用责罚性的语言对孩子说:“再这样的话,我们就不喜欢你了。”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负面情绪。所以,教育孩子,家长要用正确的语言来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

多一点关注,多一点爱

爱“吃醋”的孩子更加需要父母的关心,因为他们害怕失去爱,缺乏安全感,他们敏感的心灵需要更多的爱来浇灌,才能健康成长。在平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要多关注孩子,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好好相处,多一些陪伴。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同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助他们调节负面的情绪。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