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家庭中,无论对大人还是宝宝,都需要制定规则。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只是,有不少父母在实施规则时常有挫败感,甚至还把亲子关系搞得一团糟。制定规则的技术要领,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规则是社会化要求的集中体现,针对幼儿的规则,需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高于宝宝的理解水平或接受程度,必然形同虚设。例如:
一:把“坚决不让宝宝玩电子游戏”转换为“跟宝宝商定合理的玩游戏时间”,将更容易让宝宝接受和遵守“在午饭和晚饭中间安排合理时间为宝宝选择安全、富含营养的健康零食作为必要的饮食补充”,就比“一点都不能吃零食”更符合宝宝的身心发展需要和自我控制水平。
二:让宝宝参与规则的制定。大人在制定规则时,要充分考虑宝宝的实际需要和感受,在与宝宝沟通协商之后,把规则明确写出来、说出来,保证宝宝理解并认同,才能真正直观有效地指导宝宝的言行。让宝宝参与规则的制定,能保证一些规则和要求的灵活性与弹性。比如,要求早晨7:30起床,宝宝可以加上一条:希望妈妈播放优美的音乐,或者允许宝宝自己选择他喜欢的衣服。这些做法都能让宝宝有机会表达自我,释放压力,学会理解和接受父母的权威。
三:你是否把自己的想法和决定强加给宝宝,或者假定宝宝知道和理解自己的要求?实际上,宝贝可能根本不知道或者对此存有误解。你“一切为了宝宝”的好意不仅没有帮助宝宝,反而招致了宝宝逆反,或者让宝宝变得更为退缩和缺乏创造性。这些问题,说明在制定规则阶段亲子沟通出了问题。
四:不给宝宝限定太多。不宜给宝宝各方面限定太多规则,只要不影响健康和安全,不伤害别人,大可放手让宝宝大胆地自主尝试。凡事订立规则,只会让宝宝裹足不前,无法释放天性。更糟糕的是,宝宝可能会形成一种意识,以为只要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受,就会被看成是对规则的不敬,会遭致你的审查和惩罚。美国心理学家沙法丽·莎巴瑞博士就曾明确指出:一个规矩太多的家庭,迟早会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