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1—3岁

宝宝三岁前的记忆都去哪儿了?

2014-10-17 10:58:46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记忆力 育儿问题 幼儿发育 家庭育儿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父母可能都会注意到。当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如果我们接他回家的路上问他学了什么,吃了什么,他往往回答“不知道”。于是,有的爸爸妈妈就会因此很焦虑,生怕孩子融入不了幼儿园的生活,或者学习能力有问题等等。但是,如果不给孩子压力,当遇到某个恰当的场景时,孩子的记忆却很可能被触发,他所调“不知道”的结论就会被他自己的表现所推翻——他可能突然念起在幼儿园学的某首儿歌,跳起老师教会的某个舞蹈动作,甚至开始描述他在幼儿园的经历。于是,他那些看似弄丢了的记忆经由某些画面触发,就会奇迹般地重现。

3岁前的记忆去哪儿了?

因为我们很难回忆起3岁前发生的一切,很多人就误以为孩子3岁前的经历对他不会产生影响,或者影响甚微。有了这种认识,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不太注意我们的言行,结果就会无意间对孩子产生影响,带给孩子很多负面的东西。直到某一天,这些影响在孩子身上呈现出来,我们才想起要去解决问题,并把问题归咎于孩子自己。殊不知,问题的根源在我们身上,与孩子无关。我们对孩子的影响,从他一出生就已经开始了。

3岁前经历的一切不会白白浪费,它们会以某种方式在心灵深处刻下印痕,通过潜意识发挥作用。潜意识不辨好坏,对那些带有感情色彩的东西特别青睐。因此,在孩子的童年,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温馨的、奇妙的记忆,就相当于给他的潜意识输入了正面积极的养分。

儿时记忆:心灵成长沃土or盐碱地

被爱的感觉,是孩子最大的心理需求。只有这种需求得到满足,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才有可能发生。一个从小就被爱(当然不是溺爱)包裹的孩子,他的内心才会充实、强大,不容易为外境所影响,对自我的认知度更高,能以更积极的眼光看待一切。否则,孩子身体成长了,心却留在襁褓里。爱的滋养,不仅仅来自于当下,也来自于已逝的时光。

我一直记得一个温暖的场面:屋后的菜园子里,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在微风中摇曳,飘来阵阵淡淡的花香。蜜蜂嗡嗡着,在花丛中飞舞。我留着当年流行的“西瓜皮”发型,拎着一个蓝色的塑料小手袋,满心欢喜盯着大门,等待爷爷出现。春日的阳光照在我身上,暖融融的,让我安心、喜悦。那是我第一次准备去远行,那时我还不到3岁。

那么多年过去了,这个温馨的场面始终历历在目。每当想起这个场景,我的内心深处就有个声音响起:总有些场景值得重温,总有些未知令人期待。成人后,当我沮丧、悲伤、失落的时候,这个场景就会在我情绪极度低落时乍现,给我爱的力量。

如果我们能在孩子小的时候,带给他一些温暖的回忆,他幼小的心灵就拥有一片肥沃的土坏。反之,我们给予他的便是心灵盐碱地,孩子感受到的便只有灼痛。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