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1—3岁

对孩子有求必应害处多

2016-12-16 11:56:16 出处:乖乖网 标签: 怎样教育孩子 如何教育孩子 孩子的教育 教育方法

随着独一代、独二代日渐成为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家中的“小公主”、“小太阳”,爱子心切的家长,真是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给这个“唯一”,希望他能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孩子刚说要什么东西,家长就买来一大堆,各种型号各种颜色;孩子一有什么不舒服,两个、四个甚至六个成人就一起聚拢过来,恨不得替孩子生病……这种没有“缺憾”的生活,对于孩子的成长意味着什么呢?如果弊端多多,何种教养方式更可取呢?

有求必应,不利于“自我”的成长,应让孩子经历必要的心理冲突

人格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并与其他人相区别的稳定心理特征的总和。在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依德那里,人格结构被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最下层的是本我,最上层的是超我,中间的是自我。其中,本我是比较古老的一个结构,生而俱来,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相当于人的本能;自我引导一个人按照符合社会要求的理性方式行事;超我一般代表着个人的道德原则和良心。

一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人格中只有本我这个部分存在,不存在自我和超我,后两者都是后天逐渐形成的。自我是在本我的基础上产生,并在本我与外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价值在于协调本我和外部世界的矛盾冲突。自我一旦成长起来,就会成为人与外界的中介。如果它足够强大,就意味着它既可以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能不违背现实世界的原则,从而使人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快乐生活。但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如果本我为所欲为,什么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没有规则和限制,则自我就不容易被激发出来并很好地成长,也就是说,自我成长过程中,冲突是非常必要的,没有内心的冲突,它就不可能成长起来。

所以,从人格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切不可有求必应。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需要理性地、坚决地拒绝之,这样孩子才会经历必要的心理冲突,进而唤醒“自我”的发展过程。

特殊照顾,不利于正常的社会化,应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孩子虽然弱小、金贵,但从整个家庭的结构来看,却是个普通的家庭成员,如果一直生活在特殊关照之下,长此以往,很容易让他们获得这样一种意识:在这个家里,我就是一个中心,大家都应该围着我转,我的意志就是他们行为的指南,想要什么,他们就应该给我什么,如果不能满足我,我就可以跟他们闹。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