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习他的做法,陪伴他的时光,也要是全心全意的,不仅把时间也把心思全都给他,把惦念小人儿的心暂且放下。卡在情人节的夜雨与车流中时,不妨听听两人喜爱的歌曲,随意地说说话,就像从前一样;找不到吃饭的地方,不如先坐下来吃一个甜品,可以慢慢地吃,就像从前一样。但如果我实在担心小人儿没有妈妈陪会不好入睡,吃完甜品后不如先回家。
三个人的生活,并不意味着所有时刻都要三个人在一起,有时候需要有两个人单独相处的时光,有时候也需要有独处的空间。不要勉强,不要敷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一起时,给予的爱和陪伴全都是真心实意的,不掺水分。大人儿得意地说:“虽然我陪儿子的时间不多,但你看他,是不是真的很喜欢爸爸?”
故事三:不要介入
小人儿1岁多,脾气开始变臭臭,想要什么而不得的时候,就会皱起小脸哇哇哭,甚至打人、摔东西。其实这是他自我意识发展的必经阶段,能力跟不上想法,有颇多的挫折感需要发泄出来。了解到这一点,我总选择安慰他,但大人儿却很有原则:绝不允许打人、摔东西。
周末早上小人儿又闹起来,大人儿被吵醒,趿拉着拖鞋走过来,一把将他拎进卧室:“妈妈不许进来!”怕我紧张他,护着他,怕他赖着我哭个没完。于是我坐回沙发上,拎起早先给小人儿念的《唐诗三百首》,早晨的阳光暖暖地洒在身上,卧室门背后隐隐约约传来小人儿的哭声,心里居然很安宁。居然,很安宁,哈!原来我是很信任大人儿的,小人儿跟他在一起没问题,好得很。
念了两首喜欢的诗,小人儿的哭声仍在继续。我冲了奶送进卧室,大人儿正坐在床上,头发乱乱,小人儿站在他面前,哭一会儿又冲过去抱一下爸爸,像只毛茸茸的小老虎,看起来超级可爱。大人儿会轻轻拍一下他的背,以示安慰。我把奶瓶放下,转身离开。
当我表现紧张,赶去抱小人儿时,大人儿要不就变得很凶,要不就干脆撒手不管,但神情也是带着恼怒的。家庭里的关系,有点像小朋友排排坐,如果我先抢了那个温柔包容的位子,无形中就把大人儿挤到了那个凶巴巴、不讲情面的位子上。但如果我退开一步,让父子俩直接面对,小人儿也能宣泄出他的情绪,大人儿也能用他最真实的态度来回应。
在大人儿的真实态度里,其实有很多的柔软和包容,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即便生气,也要让他自由地生,而我则回到那个支持他内心感受的妻子角色。过度介入,反而会让他没机会感受自己内心的复杂情绪,也会破坏了他跟小人儿之间完整的互动过程。后来小人儿自己慢慢地收住了哭声,大人儿也抱他起来逗他玩,之后两个人乐呵呵地跑出卧室“找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