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因素
有调查显示,大约有40%的孩子学走路的月龄与其父母相似,甚至有的孩子连爬行和走路的姿势都和爸爸妈妈小时候一样。这说明先天性遗传因素对孩子学步早晚有影响。
孩子的身高体重
一般而言,个头小体重轻的宝宝比大块头宝宝走路的时间更早,因为他们的双腿承受的压力会更小,相对而言能容易支配自己的身体,平衡能力的获取也显得更容易些。
父母有意识的锻炼
孩子是否能独立行走,关键在于腿部肌肉的力量是否具备支撑独自行走的能力。父母们从九个月起就可以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腿部肌肉,例如让孩子平躺在床上,轻轻握住孩子的小脚,他会有意识地踢蹬,这就是一种很好地锻炼方式。当然,10个月之后就可以让孩子扶着东西站立,11个月联系蹲起,为孩子学步做好充分准备。
宝宝学走路不用过分干预
要纠正一个观念:无论站还是走,都不是教出来的。除了少数有发育异常的宝宝外,绝大多数宝宝都不需要爸爸妈妈过分干预,既不用刻意训练,更不能过分保护。
如果过早让宝宝行走,使宝宝较软的骨骼过早地承担身体重量,会影响骨盆及肢骨正常形状的形成,不利于宝宝脊柱正常生理弯曲的发育,也不利于正常步态的养成。
只要不是过分限制宝宝的行为,也没有长期使用学步车,每个宝宝都有自己会走路的节奏,这是自然发展规律,不用强求。早两个月晚两个月都很正常。
注意事项:
如果孩子到一岁半的时候还是走不稳路,那么最好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看看是否患有骨骼发育方面的问题,或者身体肥胖导致发育迟缓等。父母越早发现问题,越早对孩子进行干预治疗,对孩子对成长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