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1—3岁

两三岁宝宝“撒谎”背后的真相

2014-09-30 13:09:40 出处:乖乖网 标签: 怎么与孩子沟通 家庭教育 家庭育儿 育儿问题 亲子沟通 家庭故事

“迂回”表达不被接受的愿望

孩子是极其聪明的,当他有想要达成但却可能不被家长允许的愿望时,就会使用“迂回婉转”的方式,如来信中那个孩子:每到熄灯时间,就反复要求起来“嗯嗯”。其实,家长也知道,孩子并非是想“嗯嗯”,而是不想睡觉,于是反复起来“折腾”。而孩子之所以不直接和家长说出自己的愿望——“别睡觉,起来玩吧”,是因为他知道这样的要求是不会被允许的,于是想了另一个办法来“实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孩子这也是在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以达成自己的目的。

孩子想玩儿,不想睡觉的愿望没有错,只是不能这样做。所以要帮孩子做区分一这样的愿望的确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玩,但是现实中无法实现,比如,问孩子:“你是不是还想再玩一会儿?是的,要是时间过得慢一点就好了。到睡觉的时间了,需要上床了。”如果孩子仍然一再以各种理由要求起来(比如上厕所、喝水等等),那么,可以让孩子“折腾”,担“折腾”回来后,立即关灯睡觉,不要和他说多余的话。让他知道,不会因为“折腾”给他带来“不睡觉”或者“可以再玩一会儿”的额外“好处”,几次之后,他就不会再这么做了。

还未有“他人感受”的概念

两三岁的孩子,已经有一个独立的我”慢慢展现出来,所以常常有“我的”概念,从“我的”东西,到“我的”感受,孩子会逐渐熟悉起来,但他还难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他人的愿望,说话行动时都不会考虑或在乎他人的想法,一切都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为出发。

我们也常看到,两三岁的孩子在面对一个很喜欢却不属于自己的玩具时,会“撒谎”道: “这是我的。”就像来信中的那个孩子一样,这是因为两三岁的他,当他想要什么的时候,便满眼都是自己的“目标”,不会顾虑他人和周围的事物,并且分不清“想象”和“现实”,觉得“我看见的或在我身边的,那就是我的”。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对他呵斥道:“你又撒谎,这怎么会是你的,还给人家! ”遭到训斥和否定后,内向或性格较为胆怯的孩子可能以后就不敢再看那个他喜欢的玩具了,如栗这种情况被否定得多了,孩子可能以后都不敢有“目标” 了,因为他发现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总是被训斥和否定,但事实上,他想要喜欢的东西,这个愿望并没有错?这时候,家长不妨帮他做区分,告诉他:“你特别希望这个玩具是你的是吗?这是XXX的,如果想玩,可以用你的玩具跟他交换……”这也是在顺势引导他做“物权”的区分。

所以,不要随便给孩子贴“说谎”的标签,这样带有价值评判的界定,是对孩子当下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目标的一种否定。若经常遭到这样的否定,孩子会对自己的愿望或目标产生怀疑;再长大些,甚至会让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

我们应当关注的是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引导他了解什么样的愿望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行,什么情况下不可行;什么样的愿望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成等等。这也是在引导他做区分,促进他更好地发展。

乖乖网温馨提醒

当孩子慢慢会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时,引导他承担“责任”。当孩子的思维逐渐发展,有时会因为担心自己做错事了遭到惩罚,而“说谎”,这时与其批评他不应该说谎,不如帮他处理好自己应该负起的责任:“妈妈,小熊把花瓶打碎了……” “扎着没有?来,我们一起收拾干净吧……”如果孩子发现做错事有担当也是安全的,也会得到谅解和帮助,孩子会更爱上说真活的感觉。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