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者曾经有一项调查,他们发现:
一个班里那些经常被最早接走的那些孩子,自信程度往往比其他孩子高,但如果固定被第一个接走的,往往虚荣心较强;相比之下,那些最后被接走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经常被最后接走的孩子,他们往往较内向,甚至有些自卑。
为什么会这样?
大人早出现,代表的是对孩子的关注和重视,孩子能体会到,相比其他家长较晚出现的孩子,由此带给孩子的自尊感和自我价值感也会高,“看吧!我妈妈/爸爸是第一个来接我的!”高的自尊感和价值感给孩子带来自信。
但是如果家长总是第一个来接的,突然有一天家长不能第一个来接,孩子可能会失望甚至抱怨家长为什么没有第一个来,因为家长的一贯早来已经成为孩子炫耀的资本。
尤其需要重视的是,一定要避免总是最后接走孩子,偶尔的一两次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但如果经常如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比较低,因为长期目睹班里的其他孩子被一个个兴高采烈地接走,而自己总是最后被接走,甚至还要搬起小板凳在园区门前等候,无形中已经给了孩子一种标签——你是不被爸妈重视的孩子,孩子会感觉到一种被遗弃的感受,由此带来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小巴妈是个工作狂,她儿子小巴是个可怜的娃,小巴妈每天风雨不改,都是最后一个接他回家。小巴妈每次跟我们转述老师的话,我们都有种想揍她的节奏:放学铃一响,小巴从一秒前的活泼突然安静下来,随后就是站在教室的一角默默地看着其他小朋友被一个个接走,眼里满是惆怅。当最后只剩下几个小朋友后,他总会带头自主地搬起小板凳放在幼儿园的铁栅后面,然后坐下来,手里抱着书包,样子像极了一只受伤的小兽。
所以说,不管是早接还是晚接,都要把握一个“度”。不要总是第一个,也不要经常落在最后。
幼儿园放学接孩子回家,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如果孩子平时是老人接送的,请至少每周爸爸或妈妈亲自接送一次
对孩子来说,爸妈始终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角色,如果孩子平时是老人接送的,请每周爸爸或妈妈最好亲自接送一次。因为这样的举动看似不足为道,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爸妈平时忙,所以大多数都是奶奶或爷爷接送,但爸妈只要有时间,总会来接我!这样的举动,对孩子来说就是关注,就是爱。
朋友圈里有个妈妈最近记录了她偶尔的一次接孩子放学的情形:当孩子看到门外的我的时候,眼里放出异样的光彩,抬起头自豪地跟老师说:“你看,妈妈今天来接我!”走出门口见到熟悉的小同学,情不自禁地说:“我今天也是妈妈来接我放学了……”那种喜悦和满足感让这个当妈的百感交集。她开始质疑自己是否是一个尽责的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