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1—3岁

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2016-07-23 14:31:38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幼儿教育 幼儿早教

可是,许多人不明白这样的道理。第一,为数极少的真正的天才是不可复制的。你让郎朗的爸爸再带一个试试,估计打死也成不了钢琴家!第二,没有一个儿童的成长经历是可以复制的。你让刘亦婷的母亲再带一个孩子看看,看还能不能上哈佛大学?

户外,自然,树,生态旅游,草地_fca6ad47b_小男孩在户外放风筝_创意图片_Getty Images China

人的个体差异,是教育学的基本前提。过去一家有几个孩子,家长非常清楚,都是自己亲生的,同样的生长环境,每个却都不一样,五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长呢。老大憨厚,老二聪明,老三捣蛋,老四娇气,有的上学,有的当兵,有的做生意,各得其所。过去农村的老话,“一笼鸡有一个会叫就行了”,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上大学的。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再加上神童、虎妈的忽悠,许多家长丧失了判断力,以为只要自己尽力就可以创造奇迹,把孩子当作神童来培养,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职业、家庭生活,这其实是很可悲的。

即便对于那些金光闪闪、少年得志的“天才儿童”,也不妨说点“泄气话”,不妨了解他们的其他一些情况。

中国人太迷信早培、速成,提前教育,急不可耐。其实,所谓的神童、早慧儿童,不过是在少年时露出了光彩。如果没有恰当的培养,往往难成大气候。

关于成功、成才,还需要明白:需要比较的是人生,而不是人生的某一阶段。5岁时的成就、8岁时的成绩、15岁的成绩,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包括少年班,别人18岁上大学,你15岁,很了不起吗?你25 岁、28 岁当教授,很了不起吗?这都没有什么重要性。真正重要的是你做了什么,你能不能在你的人生中,为社会进步、为科学发现、为艺术、为文学,乃至为宗教做出独特的贡献,为人类文明增添什么,哪怕一道印记。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