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孩子人生发展中的重要节点,家长们往往更注重孩子的知识衔接,而忽视孩子的心理、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有效适应,从而误解了幼小衔接的真正含义。科学的幼小衔接应该是怎样的?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海南省级骨干园长培训班讲师丁金霞认为,科学的幼小衔接,关键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注重孩子心理变化
“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他们会经历一次学习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重大转变,这对心理提出很大的挑战。一些孩子也许会对小学有所期待,进入小学后一旦发现事实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就很容易产生厌学或抵触情绪”,丁金霞说。因此,幼小衔接不意味着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而是要让孩子充实感性经验,提升学习能力,养成学习习惯,调整情绪情感。
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心理特征适合不同的学习方式。幼儿园里的孩子对上小学都有一种渴望,特别是到了大班时期,幼儿园带孩子去参观完小学后,这种渴望有可能会被不断激发。但进入小学第一个月时,孩子发现40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太长、不能随便迟到早退、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等,这时孩子会产生负面的情绪体验,将影响他们心理健康,不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