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的孩子为何要上学?是学习生活自理?学知识?培养品德?有同伴一起玩?有人照顾?还是......
无论以上哪一个理由或是哪几个理由,我相信每个家长都期望一件事情:老师,请注意到我的孩子。就如同我们年幼时上学的心情,一边害怕老师的权威,一边又在内心深处躲藏着这样的渴望:“老师,看到我!”、“喜欢我!”、“认同我!”。
但是从我们的求学经历以及我们现在任教经验中我们都知道,不是每一个小孩儿都能“被看到”。
多数情况下,老师只注意两种类型的小孩—优秀的小孩和制造麻烦的小孩。也就是说,往往越极端的情况越容易被关注,而处于中间地带的孩子则很有可能被忽略!
教室里还有一群“灰色儿童”(乖乖听话、遵守规矩、按时交作业),有时就宛如他们不存在。我这样说的意思就是:老师可以很轻易的说出优秀小孩和制造麻烦小孩的种种,可是对待“灰色儿童”,老师大都只能给予安全的、礼貌的、无关紧要的评语,而这样的评语,好像套在任何一个小孩子的身上都可以。
每个孩子不都是独一无二的吗?
要看到每一个孩子,就需要你去真正的了解孩子,孩子如何学习?孩子的心灵如何成长?然后你的课程、环境是否是来围绕小孩子为中心来规划、设计以及执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