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豆豆在泥水里疯了一个多小时,才答应和我一起回家。刚走到单元门口,他不走了,开始在楼梯下晃荡。
我说:“宝宝,咱们赶紧上楼,好吗?”
我一说完便立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问他“好吗”,他能说“好”才怪呢。果然,豆豆马上清脆地答:“不好,咱们再玩会儿吧,我想在楼梯下玩会儿。”
我只好答应:“那好吧。咱们是玩2分钟还是玩3分钟就上去?”
“2分钟!”果然是我的儿子,有点二。
2分钟时间到了,我提醒豆豆:“时间到了,咱们回家吧。”
豆豆不干:“我不要回家,我要玩,2分钟还没到。”我拿出手机给他看:“你看呀,刚才是11:30,现在是11:32了,是不是2分钟到了?”豆豆还是说:“不是,那不是2分钟,2分钟还没到。”
我没办法,只好蹲着抓住他的手:“豆豆,咱们自己答应2分钟就要上楼的,现在2分钟到了,该走了。”
豆豆不理我,开始数数:“1,2,3……”都数到了80多了,我还是依旧蹲着微笑着看着他。豆豆又换种方法数:“1、1、1、2、2、2、3、3、3……”边数边看我,发现我还是没反应。于是他又开始唱歌。把他会唱的十几首歌都唱完后,又开始唱儿歌。
我知道他是在试探我的底线,想看看我到底打算怎么样对他。
唱完儿歌,豆豆有点技穷了,东摸摸西摸摸,又开始跳起来玩。玩了一会儿,没力气了,于是开始提条件,很牛地对我说:“妈妈,我一到家可就要吃肉肉的哦。”
我欣然答应:“没问题!那咱们现在上楼吧。”
从给豆豆选择开始,我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才达到了“让他上楼回家”这个目的。
这已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当时我还自鸣得意:你个小破孩,就算你是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你妈我一样都能搞定你!
但是现在,我不这么想了。
我是让孩子成功回家了,但回家是最终的目的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感受是什么?我有倾听到,我有看到吗?没有,我做到的仅仅只有一点:让他不哭不闹,听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