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1—3岁

说话早的孩子智商底?谁告诉你的?!

2015-08-22 14:05:04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小孩说话晚 宝宝几个月会说话 宝宝学说话

儿语和宝宝说话

用儿语和宝宝说话简单的说就是不说完整话,例如,吃饭说成饭饭,睡觉说成觉觉。有些父母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者只是觉得有趣,这样长期用这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会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时间。

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苹果”说成“苹朵”等等。成人可能会觉得好玩,可爱,在不经意间重复错误的发音,如,妈妈告诉奶奶今天宝宝把苹果说成苹朵,而身边的宝宝就在不经意间强化了这个错误的发音。所以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会逐渐正确。

语言环境复杂

有些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说话晚。因此在0.5~2岁这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人应着重教他正确的语言,最好都说普通话,避免语言环境过于混乱。

大人少言寡语,和宝宝缺乏语言交流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宝宝缺乏最基本的语言信息,无从学习,无从模仿,语言发展迟缓是必然的。

笑话宝宝发音不准

小宝宝也有自尊心,也很容易受挫。他有可能不理睬你,也有可能哭闹一番,更有可能就此对学说话丧失信心。

3家长如何对宝宝进行语言敏感期的训练

综上可见宝宝说话早与晚,跟智商没有太大关系,而站在父母的角度,“爸爸”“妈妈”就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当然都想尽早听见了。而宝宝若小小年纪就口齿伶俐,粑粑麻麻也脸上有光。但由于诸多原因,孩子们的语言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已经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有的害怕与陌生人交谈,有的害怕说错而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如果家中有小孩存在上述种种现象,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孩子与外在世界的交往,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孩子的情感,使孩子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有话就说。家长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及早开始“亲子对话”

这里说的“亲子对话”,不仅仅指的语言对话。从宝宝诞生那天开始,麻麻就可以跟宝宝进行“眼神交流”了。深情的目光,温柔的抚摸,亲切的话语,这些都是宝宝对“说话方式”的第一印象。慢慢地,宝宝就能“听”懂麻麻的表情和动作,并尝试着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例如不同的哭声和动作,来与麻麻交流。这时,若麻麻能够及时地回应宝宝,宝宝也会得到心灵的满足感,并且像受到了鼓励一样,更加勇敢地表达自己。

善用一切来帮助宝宝理解

跟宝宝说话的时候,麻麻要注意语言要简洁、语速要放慢、重点要突出,同时运用身边的一切来帮助宝宝理解,例如夸张的表情、简单的动作,以及图片、实物等。宝宝天性爱模仿,当他能够将特定的表情、动作与语言相结合的时候,他会更容易记住,也会尝试着模仿这样的表情和动作。例如最简单的挥手说“再见”,每次粑粑麻麻要出门,他都会看见粑粑麻麻对他挥手,并且说“再见”,他很快就明白,分离的时候要用这样的语言和动作来表达,那么下次粑粑麻麻又要出门的时候,宝宝就会向你挥动他的小手,甚至还能说出“再见”。

随时随地与宝宝对话

每一段声音都能够让宝宝的听觉变得敏锐,水龙头的流水声、吸尘器的声音、汽车的喇叭声等,都可以让宝宝感受接触更广;每一个场景和物品都能够让宝宝的理解能力变强,公园里孩子们在滑滑梯、奶奶在做家务、汽车在马路上跑等等,都可以培养宝宝的辨识和联想能力。随时随地对宝宝讲解他听见、看见的东西,不管是换尿布、喝奶或洗澡,都可以让宝宝的视觉、听觉与具体的语言结合理解,久而久之,宝宝的语言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

热情鼓励、积极引导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个性,语言的发展特征也不尽相同,即使自己的宝宝说话晚、不爱说话,也不要当着陌生人的面说“我宝宝不爱说话”“我宝宝很害羞”等。这些消极的暗示除了让你在别人面前显得谦虚以外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让宝宝朝着他听到的方向发展。给宝宝多做一些积极的暗示,热情鼓励宝宝表现自己,让他多与年龄相近的小伙伴接触,并积极引导宝宝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这对宝宝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