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事件
凡凡和杨杨走进了“音乐餐厅”。小捣蛋凡凡对杨杨说:“今天是万圣节,我们来扮鬼吧。”两个人扮成“小僵尸”,去吓唬其他的“顾客”。晨晨也兴冲冲地加入了“小僵尸”的队伍,还大嚷:“快给我糖,不给就捣蛋。”三个人冲过去,把所有的饮料一饮而尽。
“音乐餐厅”里乱成一团。当班的“服务员”浩浩生气地大叫:“你们再捣乱,我要告诉老师了。”
晨晨不以为然,说:“今天可是万圣节,万圣节里不给糖就要捣乱。”
我表示同意晨晨的看法,今天的确是万圣节,但万圣节应该怎么过呢?冲到别人店里捣乱,显然是不对的。
我告诉孩子们万圣节的时候,只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并点了灯的人家讨糖,否则不许打扰,而且讨糖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大门口等待,不能进入别人家里。
我找出有关万圣节的视频资料,放给大家看。
看完之后,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小沁说:“原来万圣节大家都会穿着奇怪的服装,真有趣啊。”
浩浩说:“我最喜欢南瓜灯。”
“音乐餐厅”的小“老板”乐乐来了灵感,说:“我们一起做南瓜灯送给大家吧。”
小朋友们纷纷动起手来,利用各种材料制作起南瓜灯来,连捣蛋鬼晨晨、凡凡他们也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做起了手工……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因为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的不足,他们未必清楚什么样的场合适合什么样的行为,这就需要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给予必要的指导,在不压制孩子天性的情况下,教会孩子必要的规则和礼仪。
Tips:“等待”有价值,“介入”需时机
作为家长或老师,我们要学会观察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观察孩子之间的互动情况、孩子对游戏材料的运用情况、孩子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等,可以据此了解到孩子的需要、经验背景以及动作、语言、情感、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现有发展水平。“静观其变”地观察孩子,千万不要打断、干涉孩子,把更多的思考、选择权给予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创造性开展游戏。这样,我们的“等待”会很有价值的。
虽然说游戏应该是孩子自主、自发、自由的游戏,但在某些状况下也需要家长或老师的有效介入。什么时候介入,考验的是我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如何介入,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关键的时刻“抛出问题”,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以“问题”为契机帮助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