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儿的哭闹,最初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她一闹,我就发火。当时我还用巴甫洛夫的理论给自己辩解:让她建立“一哭闹妈妈就会生气”这样一个条件反射。可结果是,女儿哭得越来越凶,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后来,我在书上看到“共情”的建议。但是因为担心一哄,她会认为我“投降示弱”了,反而哭得更肆无忌惮,所以一直没敢试。僵局持续一段时间后,被逼无奈,我决定死马当活马医,试试这个方法。没想到,共情的效果出奇地好。虽然女儿一开始哭得更厉害,但是持续时间并不长,很快就平静下来了。
比如昨天,我给女儿买了个新玩具,午觉醒来,她发现装玩具小零件的小塑料袋破了个洞,零件掉了出来,当即放声大哭。我心想:天哪,为一个塑料袋就能哭成这样,太夸张了!当时真想冲她发火。但是想到了共情,我只好管住自己的情绪,和气地对她说:“妈妈知道你非常喜欢这些小零件(这时,她哭得更大声了)。这是新买的玩具,你很珍惜,对不对(继续大哭)?你是知道爱惜玩具的好孩子(哭声开始减弱)。”
我接着回忆我们买玩具的过程:刚开始看了什么样的,最后选的这个都有哪些优点。这时,我发现她开始专心听了,哭声明显小了,有那么几秒钟还完全停了下来。当然,过后她又想了起来,咿咿呀呀地继续哭。这种哭声,一听就是撒娇,不像一开始那样,属于发脾气,我决定忽略不管。
我找来一个小托盘和一个透明的塑料罐,问她要不要把塑料袋里的小零件都倒进托盘里,然后再装进透明罐子中,这样更漂亮,也不会丢。她一听,立马被吸引,忘记哭了,跑去收拾小零件。装好后,她还高高举起罐子给我看:“妈妈,你看,好漂亮啊!”说完,满意地笑了。
若是像以前,她一哭,我也跟着生气,那么整个下午就泡汤了。昨天下午,她哭她的,我不怕,不急着去止哭,结果在我平和而温暖的情绪感染下,孩子反而很快就不哭了。这就是共情的效果,相对于制止、讲道理等方法,更有助于孩子情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