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1—3岁

0~3岁宝宝的喂养误区!如何避免误区科学喂养

2015-04-21 15:21:35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婴幼儿饮食 幼儿饮食

6~12个月辅食期的喂养误区

喂养建议

科学育儿最重要的一条是要监测宝宝的生长发育,也就是定期测量宝宝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并记录在案,以此判断宝宝生长发育的速度是否正常。在家准备简单的测量工具,如体重秤、软尺或身高计等,以及“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曲线图”(世界卫生组织的官网提供免费下载),把每次测量数据标记在曲线图上,就可大致判断自己宝宝生长发育的水平(上等、中等还是下等)。更简单的办法是用智能手机下载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APP,输入检测数据,自动形成曲线图或给出结论。

母乳喂养

与大多数哺乳动物不同,人类婴儿很难从喝乳汁直接转换到吃固体食物,需要一个泥糊状食品的过渡期,也就是辅食添加期。以婴儿米粉、菜泥、果泥、肉泥、米粥等为主的辅食对宝宝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不仅补充奶类营养的不足,还锻炼了宝宝胃肠道的消化机能,促进神经活动及神经系统的发育,满足心理需要的同时,培养了多样化的饮食习惯。

辅食添加时机不合适、食材选择不当,或宁愿遵从老传统或道听途说也不相信科学喂养是这个阶段最常见的误区。例如,给宝宝喂黄连水或凉茶去火,甚至喂盐水、蜂蜜水;给不到4个月的宝宝喂米粥、米汤、米糕等;认为自家做的米粥比买的婴儿米粉更好;怕宝宝没劲,烹制辅食时添加盐;为了增加维生素,每天给宝宝吃好几次水果(泥)等,这些做法完全违背科学喂养的原则,不但不利于宝宝营养的摄入,有些做法还可能危机宝宝的健康安全,如黄连或食盐可能会损害肾脏,蜂蜜可能引起肉毒杆菌中毒等。

生活中,还有一些不符合最佳喂养原则的做法,虽然不会产生明显的健康问题,但仍需引起重视并加以纠正。例如,认为宝宝喂得越胖越好,越大越好;4个月即开始添加辅食;把蛋黄视为良好的补铁食物;以为宝宝店出售的小食品或小零食就是辅食;给宝宝吃的辅食一直都是液体或泥糊,未及时引入固体食物,从而耽误了宝宝咀嚼能力的发育。

为避免以上那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家长需要树立科学喂养的观念,不要被旧传统、老观念和道听途说的方法所左右。母乳含有丰富的水分,可以满足宝宝的生理需要,正常情况下不需要定时喂水。4~6个月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此前要尽可能全母乳喂养(特殊情况选择婴儿配方奶粉补充),注意每天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约400IU)。

婴儿米粉是在大米的基础上,根据生长发育的需要添加了铁、锌、钙、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B族、DHA等多种营养素,营养全面,远超普通米粥(大米粥、小米粥等),还不容易引起过敏。因此,建议将婴儿米粉作为“第一种”辅食。而蛋黄中的铁不易于宝宝吸收,且容易导致过敏,所以不应作为首选辅食。

为适应宝宝的胃肠道,添加初期(6月龄)的辅食应从汁状或泥糊状开始。随着月龄增长,(7月龄)应逐渐过渡到较软的固体(如煮蔬菜)、(10月龄)硬固体食物(如水果、饼干等),应根据月龄变化有意识地引导宝宝逐步适应更大块(菜泥—碎菜,果泥—小果块—大果块,肉末—肉丸)、更硬(米糊—软米饭—米饭)、更固体(蛋羹—煮鸡蛋)的食物,有助于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胃肠消化能力等。制作辅食时不要加盐和调味品,少放糖,但可使用植物油(约5~10g/天)烹制。

在我的营养门诊中经常能遇到体重不足或发育迟缓的宝宝,他们的身高或体重明显低于标准生长曲线。其中很多宝宝的食谱中安排有过多的水果,每天吃两三次,每次的量都不少(如一个苹果)。很多家长误以为水果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殊不知水果能量少,所含营养成分并不全面,虽然其中糖类、维生素C和矿物质的含量较高,但严重缺乏蛋白质和脂肪,绝非多多益善。而且,宝宝的胃容量有限,吃太多水果势必会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导致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从而影响生长发育。1周岁左右的宝宝,每天蔬菜水果各25~50g即可,不满周岁的婴儿要更少喂一些。50g水果是什么概念?约为一根香蕉的1/3或一个大苹果的1/5。

我还曾接待过一位25个月的宝宝,他只习惯吃果蔬汁或泥,不接受成块的果蔬;只能喝粥,不能吃米饭、馒头类食物;只会吃肉末,不会吃块状的肉类食物,咀嚼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宝宝,妈妈很着急。添加辅食不能一味地坚持软、烂、糊、汁,宝宝吃起来固然省力,却会使咀嚼、消化的能力发育落后,迟迟不能接受固体食物,进而影响对营养素的摄取。切记,应该随着宝宝的成长以及对食物适应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辅食的性状,及时、主动地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