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性格的培养上
母亲总想保护孩子,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她们不让孩子参加有一点危险的活动,她们总担心孩子会不小心碰着了、摔着了、累着了,她们使孩子更柔弱、更胆小一些,但父亲却不同。
1. 自立
男性喜欢自力的感觉,所以会教育孩子也要自立。父亲往往不是对孩子包办代替,而是鼓励孩子独立处理问题,因此对孩子溺爱的成分就比较少。有时孩子摔倒,并没有哭,可是母亲却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又是拍土,又是揉,硬是把孩子的眼泪揉出来了。而父亲往往不是这样,他们会说:走路怎么不注意,站起来,往前走,我相信这次一定会走好。孩子并没有哭,而是站起来就往前走,父亲在后面拍手说:真勇敢!真勇敢!从而使孩子充满了自信。
2. 敢于冒险
男性喜欢冒险,因此父亲对孩子的冒险行为也会适当给以鼓励,如果孩子从高台阶往下跳,母亲往往会严厉批评,可是父亲就不是这样,他会伸出大拇指,对孩子说:真棒!
3. 探索精神
男性喜欢探险,和孩子在一起往往会搞些探索性的活动。如果孩子把玩具拆开,母亲往往会骂他一顿。而父亲却常常不以为然,甚至会和孩子一起拆玩具,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后再教他把玩具装好。另外,父亲对新生事物比较感兴趣,这也会激发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男性一般比较爱下棋常常和孩子在一起下跳棋、军棋、象棋、围棋,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动手能力
相比母亲让孩子做家务就是扫地、擦桌子,父亲更爱和器械打交道——和孩子一起用锤子、刀子等工具去修理东西,制作玩具,培养了孩子多方面的动手能力。
5. 忍耐力
如困难、饥饿、劳累等等,认为这些是人生必有的经历,孩子碰到这些困难没有什么了不起,应该让他自己去克服。这样的劣性刺激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父亲带孩子固然好,但是许多家庭中,父亲的角色却是缺失的。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做家庭教育咨询的来访者基本都是母亲,这就说明,在教育子女这个问题上也许出现了“阴盛阳衰”的现象。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不少爸爸把教育宝宝的责任推给妈妈,自己则躲个清闲,其实这样做不好。
当问及一些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原因时,有的答:工作太忙,没时间管孩子;有的说:脾气不好,没法跟孩子生那个气……看来好象都有理由,其实他们忘记了古训“养不教,父之过”。
缺少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思维方式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们的孩子现在受到母性教育已经够多了,婴儿时多是母亲喂养、照料;上幼儿园全是女老师的教育;小学、中学阶段基本上也是女老师教育为主;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点。父亲的缺席,使得孩子的性格缺陷难以得到及时的弥补,在孩子需要父亲的指点时,却把孩子推给无助的妈妈。
长此以往,若宝宝心里感到爸爸对他不负责任,有事时也不向爸爸征询意见,爸爸的威信就会越来越低,孩子的性格缺陷就越来越难弥补。父亲们懒一时,躲一时,却恐怕要后悔一辈子。
在这一点上,笔者想到了在第一部《大宅门》中,七爷白景琦和妻子黄春生了一个儿子叫白敬业。在爸爸管教孩子稍严厉的时候,妈妈黄春总是太爱护孩子,总说“孩子还小”,不忍心惩罚,也拿不出管教的办法,只一味纵容,所以让孩子躲过一劫。白敬业长大了之后性格懦弱不争气,和他父亲完全不同,也许正是这个道理。
合适的做法是,父母两人谁都不要溺爱或者太暴政,都要人性且讲原则,而且,两人要拿出统一的一套原则来,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亲与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各有优势,必须做到阴阳互补、平衡,才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母亲们偶尔也要放手,让父亲们多照顾孩子,父亲更要主动参与,除了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也能令家庭关系更加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