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1—3岁

宝宝的计划性谁做主

2015-02-11 14:23:27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幼儿早教 早教知识

这样既严格保证了上床睡觉的时间、作业与玩耍的次序,也不会用无谓的时分秒给孩子过多限制。

如果孩子很难遵行一个计划,往往是因为这个计划的限制过多,造成执行的障碍。我很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定计划,下面介绍的几种计划方式,都是基于不同形式的“任务”型计划:

长期任务计划这张是我的学生们在制作自己第一本中文书时的计划表(图1)。做一本书是一个大工程,我不希望自己每天跟在孩子屁股后面唠叨、催促,于是,我把这个大任务划分成7个小任务,分别写上截止日期。于是,孩子在完成这项任务的时候心中有数,可以按照自己的步子来做。事实证明,5~6岁的孩子完全可以按照这样的日程表完成任务。这样的长期计划表,可以用于帮助孩子攻克大的任务,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化大为小,化整为零,然后设定日期,各个击破。

中长期任务计划我和搭档老师喜欢用早间20分钟的热身时间让孩子复习、应用学过的知识。因此,我们制定了不同的任务,贴在板子上,孩子除了对自己当天要做什么心中有数,还能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接下来几天要做什么。

每两周,孩子就会把所有的任务做一遍,我们也就随之更换新任务。这样的计划方法很适合于中长期使用,没有特别的日期限制,也不受突发事件的影响——如果当天有突发事件没能完成任务,可以直接把任务挪到第二天。

短期任务计划我非常强调孩子的学习效率,因此,从来不会让孩子连续很久做同样的事情。国际学校往往没有45分钟一堂的课时,有时一节课有90分钟,因此,我每次都要精打细算这90分钟,尽量不浪费一分一秒,保证在孩子们感到无聊的临界点及时转换学习内容。图2就是我对孩子们90分钟的安排,孩子们分3组,在3个任务之间轮换,每个任务大概20分钟,分别是听说、阅读和写作。这样,孩子们总有新鲜感、紧迫感,自然会抓紧时间。

第二招: 监督无刻不在

计划的执行是一个持久战。开始的一段时间,孩子可能会因为兴奋而热切地执行,慢慢就会偷懒。因此,父母可以使用激励的手段,比如在墙上贴一张表格,坚持一天就在表格里面贴一张贴纸,能在20天内收集15张贴纸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励。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按照计划做事情。

当然,计划是人定的,在执行的时候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一定要尽快和孩子商量后改过来,否则,计划总是无法执行,就和没有计划一样了。

读表从上一年级的第一天起,我就会训练孩子读各种计划表,事实证明这个训练非常有用,让他们从一开始就习惯“任务”这个概念,知道老师不会追在屁股后面唠唠叨叨,但如果按时认真完成任务会得到奖励。图3的孩子就是在读当日的任务表,看看自己要完成什么功课。

积分为了激励孩子完成一周3次的朗读计划,我贴了一张积分表,孩子每次按要求读一本书,就会得到一张贴纸贴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孩子们开始是为了贴纸按时开始朗读,后来就习惯了每周的朗读时间,不再需要我用贴纸去诱惑他们。

计时器有的孩子做事比较磨蹭,成人与其跟在后面唠叨,不如把这事儿交给电子计时器。孩子做事慢,往往是因为缺少时间概念;用电子计时器可以帮助孩子了解“5分钟”“10分钟”“20分钟”到底有多长,体验倒计时的紧迫感,或是产生“和计时器比赛”的游戏心态,从而能够做得更快。

孩子的计划性培养,不在一朝一夕,而在长期的坚持。对孩子最大的影响者莫过于父母,成人用严格的计划性来要求自己,不偷懒、不抱怨、不拖沓、不迟到,往往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至于收拾书包、检查作业之类的包办代替,就不必了——

因为需要培养的是他的计划性,你检查得再细心,又有什么用?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