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0—1岁

宝宝的奇妙语言之旅

2014-11-19 13:00:16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宝宝几个月会说话 婴儿发育 宝宝学说话 家庭育儿

早期语言爆发期 发音学习中的主动和创意

从开始说第一个词一直到两三岁,宝宝说的一些话只有熟悉这个宝宝的大人才能听懂。原来,有些音小宝宝确实发不出来,但人家会聪明地找更好发的音来系统性地取代这个难发的音。这样,常听宝宝说话的大人自然会找到规律。比如,莉莉两岁左右碰到难发的/k/音,统统用/t/代替。cookie变成了tukie,car变成了tar,cat变成了tat。

4481064_094710049824_2_副本.jpg

一天我正在厨房做饭,突然她兴冲冲地向我奔来,满脸期待地嚷着:“I want to toot!I want to toot!”(我要放屁!我要放屁!)我一愣,放屁怎么要这么激动地来找我申请?接着脑中按她的“辅音转换表”一算,明白了她想说的是要“cook”(/kuk/-做饭),只是把首尾的两个/k/都换成了/t/罢了。你的宝宝会采取什么样的发音转化策略呢?

双语环境下,宝宝创新的需要也许更大,余地也更多。比如,“苹果”(apple)、“香蕉”(banana)、“橘子”(orange)、“兔子”(rabbit)、“袜子”(socks)等词,中英双语莉莉都会说。但是,哪个词用哪种语言发音容易,她就更常用哪种语言说。比如,她更喜欢说中文的“橘橘”“兔兔”“袜袜”,更喜欢说英文的“apple”“banana”“rabbit”。但发音“怪异”的英文的“orange”,中文的“香蕉”,不到万不得已(比如对方只懂一种语言),她可不愿意去碰!这只是宝宝发音中的几个小例子。学习语言可不是被动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们的脑子动得不亦乐乎呢。

妈妈请注意,宝宝说话前的语言信号

在学习发音的同时,宝宝们还会双管齐下,利用自己编创的声音、手势作为代表符号来交流。这个从他们半岁以后就会开始,持续到他们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某个概念。

比如我记录的莉莉的手势、身体语言符号中,如果她用手指指嘴巴,这就代表“吃”。这可能是她想吃了,也可能是她想引起我对另外一个正在吃东西的人的注意。如果她把一条小腿前后来回来去地踢,这就代表“球”。可能是她想要一个球,可能是她想评论自己看到别人在踢球。有的是自编的声音符号。如果她说“汪汪”,这就代表“狗”。如果她说/wu/,这就代表尿布。如果她说“啊啊”,这就代表哭泣。

有一次在儿童游戏场,她蹒跚地走向我,说着“啊啊”,我一看,远处有一个小孩在哭。想必她说的是:“看,那里有个小孩在哭。”我马上看向那边,露出关注的表情,再说一句:“噢,那个小孩在哭啊!”成人这种对宝宝发出的交流信号的“成套”反馈会激励宝宝继续观察、继续交流,自然就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同时,大人自然地把宝宝自创的符号在反馈的时候转换成正确的语言,宝宝自然而然就会往那个方向过渡。

大人要避免两种情况。一个是非让宝宝即时跟着自己学“正确的”话语,因为如果宝宝的发音系统还不允许,那就是拔苗助长;一是在宝宝使用自创符号的时候没有马上跟上正确语言的反馈,原因可能是大人对宝宝的表达不上心,或者是宝宝一表达马上就去满足他的要求。比如,莉莉每次踢腿,我会说:“噢,你要玩球了。给你球。”这种反馈,既不破坏交流、互动的流畅(相比非要宝宝在发不出“球”这个音的时候挣扎发音),也给宝宝提供了正确的语言样本。

不要小看婴幼儿的这种自创符号的表达行为,这里面的道理还挺深的。因为,当宝宝能用符号表达意思的时候,说明他们有交流的欲望。当他们能创造符号表达意思的时候,说明他们开始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如果你的宝宝有交流的愿望,并且发展出了自己系统性的交流符号,你的宝宝就具备了语言发展的良好基础,你就放心地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好了。

早期开始发音,自创语言符号之后、之间,宝宝开始不断加大词汇量,组织句子,把句子说得越来越长、越来越复杂。中间同样要多观察、多去判断,充满了自主性创新,环境也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会在下期继续这个话题。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