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是比哭更高级的能力,因为笑是后天学会的,而哭是人一生下来就会的本能。然而,婴儿哭闹并非无缘无故,哭声的背后有他们生理、心理和病理的需求。新妈妈需要了解他们哭声所表达的信息,给予及时的帮助。
婴儿的大多时间都在睡觉,然而醒着的时间除了吃、喝、拉外,还会哭闹。新妈妈在宝宝啼哭时往往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宝宝到底怎么了。其实,婴儿的哭声是有很多含义的,是宝宝在表达自己需求的一种语言。如果妈妈能够读懂婴儿的哭声,理解这种特殊语言,将会在照料宝宝时得心应手。
细心的妈妈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婴儿的哭声是有一定规律的,不同的哭声,传达出了他们不同的需求,掌握了这些,就可以与宝宝轻松交流了。
1. “我饿了”
宝宝传达饥饿的哭声,是最容易识别的。它有很强的节奏感:先短促哭一声,然后有个停顿,再短哭一声,再停顿。低音,急促,像是在说“饿-饿-”一样,显得很着急。用手指触及宝宝面颊或嘴边,宝宝便马上转头寻找,张开小嘴做出找东西吃的样子,这就更加能够确定宝宝是饿了。
此时妈妈需要做的就是赶快喂宝宝了。
2. “我尿了”
宝宝哭声不太大,长短不一,高低不均,且哭时没有眼泪,两条小腿一个劲地蹬,这时宝宝可能是尿了,或拉便便了,大多发生在睡醒或吃奶后。
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判断,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妈妈为宝宝换好干净的尿布后,宝宝就安静下来了。
3. “我困了”
宝宝困了、累了,最明显的提示就是打哈欠,揉眼睛,或者表现出很疲惫的样子。不停地扭动身躯,往妈妈怀里钻。此时的哭声一般很强烈,急躁且不连贯,有时大哭几声,有时像花腔一样带着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