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口水,是小婴儿常见的生理现象,一般从出生4个月起开始出现,可以持续到2、3岁。口水比较多的宝宝如果得不到足够的照顾,口水就会打湿衣服,而且口周、下巴,甚至脖子褶皱处也会因为口水的浸渍而发炎。孩子难受,父母心疼。那么,家有“口水娃”,应该怎么护理呢?哪些情况下流口水是正常的,哪些又是不正常的呢?让我们赶快来一探究竟吧!
一、生理性流涎
宝宝刚出生时,唾液腺还不发达,口腔分泌的唾液很少,口腔黏膜也比较干燥。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辅食的添加,一般婴儿在4个月或5个月时,口腔内的唾液分泌量开始增多,到6个月时唾液分泌会明显增加。而小婴儿的口腔容量小,俗称“口底”浅,不能及时吞咽口腔分泌出的全部唾液,于是就会出现口水溢出的情况。
应对措施:这个阶段流口水是小婴儿发育中的正常现象,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但妈妈需要对宝宝做到以下护理:
1及时去除溢出的口水。
2要用干净的、柔软的棉布,以轻“蘸”的方式,不要用“擦”的方式,去除宝宝的口水,以免损伤宝宝娇嫩的肌肤。
3尽量不要使用含有香精的湿纸巾,一是因为湿纸巾本身是湿的,吸附能力差,二是香精可能会加重对宝宝皮肤的刺激。
4.可以适当给宝宝的口周涂抹面霜,面霜中的油脂可以保护宝宝口周的肌肤。
5如果宝宝的皮肤已经出现了泛红,或长了疹子,应及早到皮肤科诊治,以免加重皮肤损害,不容易治疗。
6对于口水多的宝宝要减少使用安慰奶嘴,因为宝宝的吸吮动作会反射性地增加唾液分泌量。
7.中医认为,小儿流口水与脾虚有关。所以,如果宝宝长期、大量流口水时,可以看看中医,通过调理脾胃来治疗流口水的问题。
二、长牙阶段
一般来说,6~ 10个月的婴儿要开始出牙了。牙齿萌出时,乳牙会刺激牙龈上的神经,加上食物的刺激,会导致唾液腺反射性地增加分泌量,于是,口水就流了出来。个别孩子出牙时还会伴有低烧、烦躁、睡眠不安等情况。
应对措施:无需特别处理,只需注意皮肤的清洁。随着牙齿的萌出,宝宝口腔深度增加,这种现象自然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