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逗弄者喜欢拿宝宝的身世跟宝宝开玩笑,这是一种极易影响亲子关系的行为。因为在宝宝的内心深处,天然存在~种被遗弃的恐惧,一旦有人拿相关的语言刺激宝宝,就极容易唤起宝宝这方面的担忧,甚至引起他们对亲子之爱的怀疑。常见逗弄方式3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阿姨们看似无意的玩笑,却让幼小的心心产生了情感的波动,也许那心不在焉的背后,就是渐渐浮出水面的被遗弃感……
有些逗弄本身就伴随着负面的行为示范。比如,常见逗弄方式1中刘阿姨那种乱开空头支票的做法,对宝宝来说就可能是一种很不诚信的示范。常见逗弄方式4中的张阿姨以给宝宝吃巧克力为条件逗弄宝宝的行为,也容易让宝宝误以为给别人东西就可以乱提要求。
有些逗弄行为带给宝宝的是显性的心理伤害,比如常见逗弄方式5中丁丁遭遇的恐惧。
有些逗弄行为会带来的是心理发展隐患。如常见逗弄方式2中正处于物权敏感期的明明,“小气鬼”的标签就容易给她以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妈妈再出于面子强迫宝宝交出自己的心爱之物,多次经历类似场合后,明明可能变得不敢主张自己的权益。
当成人故意“颠倒黑白”迫使宝宝就范而觉得好玩时,宝宝的认知却可能面临被混淆的风险。比如,常见逗弄方式4中的张阿姨以巧克力为诱饵让宝宝喊她“爸爸”。这些成人觉得十分滑稽的做法,却可能让甜甜接受到十分混乱的信息。如果甜甜正处于性别敏感期,这种叫女人“爸爸”的做法非常容易给她带来困惑,如果妈妈再不及时给她解释,宝宝对性别的认知就可能受到影响。
由于宝宝的先天神经类型有别,性情各异,对同样的逗弄行为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家长是不是需要干预,何时才需要干预,不妨以宝宝的情绪反应和是否存在心理发展隐患为准。
即宝宝因为被逗弄而突然变得不开心,或者出现其他负性的情绪反应。比如,常见逗弄方式3中的心心被妈妈同学弄得心神不定时。
即宝宝因为被逗弄而出现反抗或退缩行为。比如,常见逗弄方式5中的丁丁,因为被告知家里有大灰狼而吓得不敢进屋时。
宝宝在特定的年龄段非常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敏感,需要特别的保护。如果成人的逗弄行为涉及了这个禁区,妈妈就需要及时干预。比如,常见逗弄方式2中的明明正处于物权敏感期,妈妈有必要防止有人给宝宝贴上“小气鬼”之类的标签,否则不利于她正常地发展自己的物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