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招·耳穴压豆篇
耳穴压豆就是对耳廓穴区进行压迫的疗法。
实战攻略
王不留行:为黑色珠形微丸,味苦,性平,入肝肾二经,具有消肿、行血之功效。耳压可用于各种病症,因此对于宝宝的发热、咳嗽都可以使用。此外还可以用绿豆、急性子、白芥子、莱菔子、六神丸等。
用胶布或粘合纸将药豆准确地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麻、胀、痛等刺激感应。约3~5天更换一次药豆,以期达到治疗目的。
第六招·温灸篇
温灸指的是通过艾火的热力渗透肌肤,以便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温经止痛、平衡阴阳,能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从而起到防病健身的作用。常用的方法包括艾柱灸、艾条灸、太乙针灸、雷火针灸、温针灸、打草灸等。
实战攻略
温和灸:宝宝肌肤细嫩,因此使用温灸时必须特别小心。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应相应穴位,在距皮肤2~3厘米左右的距离熏烤,以有温热而无灼痛感最宜。
艾条制作: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1 5厘米的圆柱形艾卷,外裹柔软疏松的桑皮纸,胶水封口即可。
第七招·浴疗篇
浴疗是利用水温、水压或在水中加入各种药物进行沐浴,以便镇静、消除疲劳、改善呼吸功能、增强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增进组织和器官的营养状况、降低肌肉张力,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常用的有全身浴、局部浴、淋浴、汽雾浴、熏蒸浴、擦浴等方式。
实战攻略
温水浴:水温为36~38℃左右,以手巾沾湿后反复擦拭宝宝额头、腋下、腹股沟、胭窝、肘窝、手心、足心等部位,可以帮助感冒后高热或持续发热的宝宝降温。
药浴:按浴液的药物成分来区分,有植物动物类的中草药、矿物类的水溶性矿物质、药物制剂等几种形式。比如,生姜12克煎汤沐浴可治疗宝宝外感风寒咳嗽。
第八招·药物篇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而中医所用的中药则是祖国医学的精华,按其加工工艺可以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两大类;从性质上讲,除了众所周知的植物类药物以外,还有动物类药物和矿物类药物;从产地上看,大多数是我国特产,但也有少数中药源于外国。使用中药治疗感冒真可谓事半功倍。
实战攻略
大青叶:草本,性味苦寒,入肝、心、胃经,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要用于热毒、咽喉肿痛,既可单味应用,又可配合柴胡、银花、板蓝根等联用。
连翘:性味苦、微寒,人心、肺、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治温热,清心火,与金银花、炙麻黄、鱼腥草等联用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