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能帮助孩子“自我疗愈”
我们从上述观察中理解了游戏的两个方面:第一:年幼孩子的内心世界可以得到解读。第二:游戏不光消遣时间,其在孩子的成长中至关重要。当然,我说的这些大家可能都知道,但有一个独特的观点,大家可能并不知道,那就是,通过游戏,孩子发现了象征性解决自己难题的方法。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如果需要,游戏能帮助孩子“自我疗愈”。不幸的是,现实情况下,孩子常常很需要这种疗愈。
当代心理学和婴儿观察学指出,童年世界并不是成人想象中的天堂。愤怒是孩子童年期一种主要的情绪:它来自对无助的恐惧,对母亲(或主要照顾者)的矛盾情感,对某一方父母的反抗,对家庭内部争斗,对被交给其他人代管等等。然而,孩子必须在恶劣的环境下存活,于是,他们通过象征性的游戏转换情绪。由此,他们得以强化自体,并为创造性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举个例子吧,我们来看看“死亡游戏”。孩子年龄不同,游戏的形式也不一样:1岁前的孩子喜欢看物体消失和重现(弗洛伊德早已关注到这个现象):对孩子来说,消失意味着死亡;再次出现则会带给他们巨大的安慰。我们认为,孩子把物体当做自己或父母的一方。3~5岁的孩子热衷于和父母玩各种假装“杀人”的游戏。当父母说“我死了”然后立即倒下时,孩子会欢乐地尖叫起来,但是,当父母从死亡中复活时,孩子会再次欢声大笑。
孩子的游戏该是什么样的?
那么,从上述观点出发,该让孩子玩什么玩具呢?
第一个玩具就是“大自然”。考虑到小婴儿的世界中,一切都联系着母亲,没有什么玩具比“自然母亲”更合适了。遗憾的是,当代的大都市,孩子没多少机会接触自然,但是,哪怕仅仅在屋子里,孩子还是有机会接触自然,比如所有孩子都钟爱的“玩水”。
重点是给孩子适合年龄的玩具。对牙牙学语的孩子,最好的游戏是给他一个东西摸摸并告诉他名字。父母给孩子的东西最好能触摸,这样孩子才能仔细地研究,发现物体带给他的所有感觉。然后,这些东西就都被赋予了生命,孩子也开始建立和它们的更加个人化的关系。
显然,游戏需要大人的参与,那么,当孩子一个人的时候怎么办呢?好,我们必须提醒自己,孩子的世界中一切都能成为玩具。照顾者的问题只有一个——发现合适的玩具。举个例子,大盒子,让孩子放东西进去再拿出来(盒子还是象征母亲的身体),可以撕的纸(帮助释放能量和攻击性)等等。
可以建立关系的玩具
对于更大些的孩子呢?对于必须买来的玩具呢?
从玩偶开始,玩偶不是女孩的专属,小男孩也可以玩,动物布玩偶,羊毛玩偶,软塑料玩偶都可以。它们象征着孩子自己,也象征着母亲,借助它们,孩子改善了自己和外在世界的关系。长大些以后,显然,只有小女孩才会继续玩“娃娃”。心理学认为它们一点都不过时,但最好尽量简单,不要有机械性。这样小女孩的幻想世界才能得以强化。
下面所有的玩具都不分性别:拼图,搭积木,可以拆分的小娃娃等等。直到5岁,这些都是必需的玩具。
小男孩常常偏爱小汽车。但是,大人不要给他们武器或类似物玩耍。
千万不要忘记给孩子们小乐器玩哦(可怜的家长们需要忍耐一下了!)。
其他的例子就不说了,我想请大人们牢记,孩子总能找到玩具。大人们必须认识到,最能让孩子童年富足的工具其实是孩子自己的“幻想”,而万事万物都能激发孩子的幻想,另外,所有的幻想都紧紧连接着情感,因为无数伟大的艺术家和诗人告诉我们,创造性是一种爱的行为。童年的幻想恰恰是成年世界中创造性的基础。
我说的一切不是说现代玩具的存在没有必要,但那些不需要幻想参与,不需要建立关系的玩具最好还是不要给孩子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