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宝宝胃肠道的药建议饭后或者饭中服用,因为空腹会加重药物对宝宝胃肠道的刺激;收敛止泻药物、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以饭前30分钟服用为宜,可提升药效;助消化药物与饭同服效果好;铁剂因为晚上吸收利用率高,所以补铁以晚上7点后效果最好;血钙水平午夜至清晨会处于最低值,给宝宝补钙,晚饭后吃补钙药最合适;脱敏药物睡前服用效果最好。
给宝宝喂药前,最好提前准备一杯白开水,可以让宝宝吃药后喝两口起到漱口的作用,并备好宝宝的围嘴或毛巾,应对呕吐等状况。即使宝宝把药吐了出来,最好也不要再重复喂药,以免造成过量。
喂药窍门4
得心应手的喂药工具让喂药更顺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给宝宝喂药,得心应手的工具可助妈妈一臂之力。
NO1 药匙
适合年龄:新生宝宝~3岁以内的宝宝
优点:药匙大小和宝宝嘴巴大小相符,使用起来很方便。使用方法:将药物按剂量倒入药匙中喂给宝宝即可。
NO2 药物滴管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的宝宝
优点:滴管有着清晰的刻度指示,可以更准确地控制药量。使用方法:把量好的剂量放入药匙中,然后吸取一部分药液到滴管内,再把滴管放到宝宝嘴里,同时挤进药物即可。
NO3 针筒型喂药器
适合年龄:0~18个月的宝宝
优点:针筒式喂药器是按宝宝口腔结构设计的,可以将药物直接喷入食道,使药物发挥最大效果。器身两侧有两个孔,妈妈可将手指插入其中,把握方便。使用方法:用针管抽取药液后,将针管贴在宝宝嘴角内侧缓慢滴注,药液会慢慢流进宝宝咽部,之后被宝宝吃到肚子里。
乖乖网温馨提示:
喂药的常见误区
误区1
自创甜味添加剂
宝宝嫌药苦,妈妈便自创秘方,牛奶、果汁都成了喂药“法宝”,殊不知这些添加剂会与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物吸收。
误区2
捏鼻子灌药
宝宝软硬不吃,妈妈只好“武力”解决,捏鼻子硬灌。这种喂药方式很容易使药液呛入宝宝气管,引起呛咳,严重的甚至可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误区3
吃药离不开水
吃药怎能离不开水?妈妈不了解,有些特殊药剂是不宜用水服用的,比如止咳糖浆,之所以可以止咳,主要是服用后可以覆盖在宝宝发炎的咽喉黏膜表面,帮宝宝减轻炎症对黏膜的刺激,若用水服用,糖浆就被稀释了,反倒会影响疗效。
误区4
水温掌握不当
宝宝服药,水温以温凉为宜,水温过高会破坏药物成分,像维生素、益生菌等药物都很“娇气”,遇热就会破坏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