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0—1岁

妈咪们为什么会如此推崇舶来品?

2015-07-08 14:20:53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婴儿护理 幼儿护理 婴儿护理知识

舶来品,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但是,父母们要注意,购买舶来品的时候要仔细分辨,而不是随大流和跟风。如果要购买某个海外的产品,要先把产品的说明仔细看看,看不懂的去找能看明白的人或者翻字典、上网查,一定要事先搞清楚你要买的产品是不是你想买的产品,是不是适合宝宝使用。

妈咪们为什么会如此推崇舶来品?

有一些卖家为了挣钱,会自己添加一些广告词,而不是把产品的成分一一翻译出来,从而误导消费者。比方说,很多妈妈喜欢海淘宝宝的辅食,如鹅肝泥、奶酪鳕鱼条等等,听上去很有营养,再加上商家使用一些广告词,比如“丰富营养”、“高钙补锌”等等,更让人觉得可以买来给宝宝吃。有些妈妈跟风,出现了团购潮。但实际上这些产品并不是婴儿产品,它们有的是成人的零食,含有对婴儿来说太多的盐分;有的甚至含有防腐剂、添加剂等等婴儿不应该吃的成分。如果妈妈在购买时只跟风,只看中文说明,就很容易上当,既多花了钱,对宝宝又有害无益。

还有些妈妈不认真看说明,只望文生义。比方说,我们常常把幼儿维生素叫小熊糖,因为产品做成小熊的样子,吃起来甜甜的,但它不是真正的糖!妈妈想当然以为是糖,宝宝要吃几颗就吃几颗。然而,维生素的瓶子上清清楚楚写了每天只能吃一颗或者两颗(不同的牌子量不同),不能吃过量。而且宝宝在生病或者吃药的时候,能不能吃维生素,要咨询过医生才可以。因为它不是零食,不是糖,不能过量食用,所以瓶子上用大字写着:keep out of the reach of children!(放到儿童拿不到的地方!)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少妈妈会给宝宝买一些含有药物成分的产品,比如,保婴丹、黑接骨木糖浆等。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这些产品其实不能随意地自行给宝宝服用。一方面,有些药可能是按照体重来算剂量的,有些药是按照年龄来算剂量的,不过如果没有写在说明上,也许妈妈算不对剂量;另一方面,药物毕竟是药物,不管用什么药,必须实现要咨询医生或药剂师。在美国,即使给宝宝吃非处方药,都要问问药剂师,有时候也许两种非处方药不能一起吃。我记得有一次我家宝宝吃一种药,药剂师叫我们停掉维生素,因为里面的铁成分会影响药的吸收。所以对于这种有药物成分的,一定要问清专业人士。

还有一些产品,比如奶酪,是需要在冷藏的情况下保存的,但通过海淘运回来,这个运输过程到底是否符合条件,妈妈们是否搞清楚了呢?

健康不问出处,是否“舶来”不是重点

所以说,买海外的产品,不能偷懒,不能想当然,不能跟风,要动脑筋,想办法读懂说明。这也是事关宝宝安全的大事。有一些宝宝的用品,比如奶瓶、喝水杯等等,在运输上没有特别的要求,像这些产品如果有条件可以海淘。不过,很多产品也不一定要买舶来品,就如我们调查的那样,舶来品的效果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神奇。

而且,当国内的妈妈买了海外的某些产品,因为人在海外,用品的售后方面可能不太方便。而且也不可能天天关注自己购买的产品,万一有产品因为质量问题需要召回,妈妈可能也不知道。更甚者,网上很多卖家真假难辨,也存在着假冒伪劣产品的可能,也无人监管,碰到这种情况,妈妈多数情况下可能只好吃“哑巴亏”了,金钱上的损失还是小事,如果对宝宝造成实际的伤害就得不偿失了。所以,爸爸妈妈要练就“火眼金睛”,学会辨别。

对于一些宝宝要吃的,比如宝宝的辅食,可以偶尔买专门做宝宝辅食的品牌,通过可靠的买家购买。不过妈妈有时间的话,自己就地取材,做的辅食更新鲜,更安全。有些产品如果国内有且比较可靠的,妈妈们也可以因地制宜,不一定非要万里迢迢从国外购买回去。

为了宝宝的健康和安全,爸爸妈妈需要多看、多查、多咨询,而不能以为把宝宝丢进“舶来品”的篮子里就万事大吉了。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