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唇篇
口唇由皮肤、口轮匝肌和黏膜构成,是语言、吞咽、咀嚼等功能性器官,还具有保护口腔、吃东西、协助发音、表达情感、表现形象等诸多功能。
发育特点&常见麻烦
临床上经常通过观察口唇的变化来诊察疾病。如果新生宝宝口唇颜色青灰,应特别注意呼吸系统疾患;口唇紫绀,当心心血管系统疾病;口唇发黑,可考虑消化系统问题及中毒;口唇皲裂,则可能存在脱水情况;口唇有裂隙,即为先天性畸形唇腭裂的表现。
清洁护理要点
1.清洁前,应先了解口唇出现问题的原因。如果宝宝的口唇存在干燥、皲裂的现象,可能是与周围环境比较干燥、宝宝进水过少、穿衣盖被过多、排尿和汗液分泌过多、存在腹泻等因素有关。此时宝宝眼窝、前囟可能会微陷,尿色偏黄,周身皮肤也相对比较干燥,但也可能是维生素、微量元素失衡所致。
2.对于脱水所致的口唇皲裂,妈妈应当注意调节室内温度和适度,增加宝宝的饮水量,适当减少衣服及盖被;哺乳后注意将口唇上的残留液体用干净、柔软的棉布擦拭干净,同时注意观察宝宝的排便性质及次数,进一步查找原因。
3.对于口唇干燥较为严重的宝宝,可选用无染料、无色素、无香精、无添加剂、无防腐剂等成分的护唇油、护唇膏,在哺乳、喂水、洗脸后,以无菌棉签蘸取少量护唇油膏涂抹在宝宝的唇部。对于仍无好转者,需到医院就诊。
耳朵篇
生后2周左右,宝宝就能辨别妈妈的声音并作出反应,尤其会注意聆听近旁10~15cm处发出的声响,在3个月内可能因高音量的噪声而被吓哭。
发育特点&常见麻烦
新生宝宝的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一旦遭遇鼻咽炎,病原菌容易沿此途径侵犯从而引起中耳炎。由于不会表达自己的不适,耳痒或耳痛,宝宝都会采用哭闹、抓耳等方式来提醒妈妈。当宝宝哭泣或呛奶时,眼泪或乳汁很可能顺势流入耳道,造成中耳的炎症。
清洁护理要点
1.尽量不要经常自行清理宝宝耳道内的耳垢,因为宝宝头部不容易固定,很可能在掏、挖时不慎戳破耳道内的皮肤黏膜,更不能用尖锐的、容易脱落的、具刺激性物品为宝宝清理耳道,以免伤及鼓膜,造成破裂、穿孔,引发感染。
2.如果宝宝的耳垢较多,从外面就可以轻易看到,妈妈可以适当予以处理。让宝宝侧卧于怀中,阳光直射至耳道处,动作要轻柔。对于干燥的、敷在表面或非常靠外的耳垢可直接用无菌棉签粘出;稀状的耳垢则可用无菌棉签稍蘸温开水轻轻旋转擦拭。
3.耳轮、外耳道、耳后皱褶部位的湿疹被称为耳湿疹,表现为红斑、渗出,有皲裂及结痂,有时带有脂溢性。对于罹患耳湿疹的宝宝,哺乳妈妈必须远离刺激性食物,并尽量避免宝宝搔抓、热水烫洗、肥皂刺激,可使用棉布蘸温水清洗,严重者应尽快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