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0—1岁

疫苗致死引担忧,疫苗还要不要注射?

2015-05-14 15:55:39 出处:乖乖网 标签: 接种疫苗 儿童接种疫苗 疫苗 乙肝疫苗 疫苗接种

提升对疫苗的监管力度

尽管如此,为了唤回社会对疫苗安全的信任,除了要做好科普之外,相关部门还得提升对疫苗的监管力度,把风险降到最低,这才可能打消公众的疑虑。

婴儿疫苗

当下,我国对疫苗接种后有效性和不良反应的监测存在明显不足。这种不足又表现在多个方面。

一是管理机构的不一致导致不能共享信息和及时解决问题。疫苗质量检验监督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属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进行,而疫苗临床不良反应监督由国家疾病控制中心进行,多头管理不可避免地会降低监管效率。因为,临床不良反应监管是为改进疫苗质量提供依据。如果不良反应的信息不能及时反映到疫苗质量监督部门,后者就不可能及时发现疫苗产品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或隐患,也不会及时调整和提高标准,从而提高疫苗产品质量。

二是现阶段我国对疫苗不良反应的监管属于被动监管,而非主动监管。所谓被动监管是指,疾控部门和医院开展接种后发现不良反应,再上报给卫生管理机构,是一种“被动发现、主动报告”的模式。而主动监管是指,不论是否出现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都由疾控部门对接种后的人群进行主动和持续的跟踪(随访),从而发现问题。研究发现,主动监管查出的第一类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被动监管上升了34.12%。这说明,主动监管更能发现问题,并可能反馈给质监部门以提高疫苗质量,而被动监管漏报不良反应的几率太大。

三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疫苗不良反应的监管并不全面和完善。中国发现疫苗不良反应的渠道非常单一,只局限于接种疫苗的疾控部门和医院。但是发达国家不良反应的报告来自所有与疫苗生产和接种的人员,包括医药卫生专业人员、患者、患者父母或监护人,甚至疫苗制造商。任何人一旦发现问题,都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包括邮寄、传真、免费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向主管部门提出报告。

所以,只有把上述工作做到位,才会尽可能积极防范控制疫苗安全风险,减少各种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才会让公众重新信任疫苗,主动接种疫苗。

什么是一类疫苗、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界限并不绝对,一类疫苗是指国家政策内规定要打,免费接种的疫苗,而二类疫苗是自主选择可打可不打的付费接种疫苗。当政府投入增加时,就会有更多的疫苗种类从二类跻身一类的行列。

什么是偶合?

偶合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它与预防接种无因果关系,纯属巧合,即不论接种与否,这种疾病都必将发生。

打完疫苗最好观察30分钟

在为孩子接种疫苗时,家长应该特别注意,早产儿、体重在两公斤以下、过敏性体质、免疫力低下如肛周脓肿、免疫力缺陷等是接种疫苗的禁忌证;而有急性疾病,如37.5℃以上发烧,慢性病发作期,也应该暂缓接种。

早发现是接种后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的关键,接种后家长应让孩子在现场观察30分钟。过敏反应、休克等往往出现在这段时间内,如果有异常情况,应该赶紧就近送到正规医院治疗。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