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们可以装傻实际上,在孩子面前,我们不一定非要保持权威的形象。有时候,装装傻也可以让我们与孩子更贴近,并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顺势而为,让他成为游戏的主角。
我儿子小时候也有过没完没了要听同一个故事的阶段。当我厌烦了一遍又一遍讲同一个故事,我就给自己找点乐子。我会故意更改故事的某些情节,或者找一些搞笑的、幽默的、反义的、倒装的词汇替代其中的某些词汇,带来一些喜剧感,等待他来纠错。并且,我每次都会错得很离谱,离谱的方向也不一样,或者没有灵感的时候,就假装脑子突然断路,忘了怎么往下讲,让他来接。看到妈妈傻呆呆的模样,他会觉得好玩,并很配合我去玩这个游戏。况且,错得离谱也是一个拓展思路的过程,虽然他在给我纠错,但是我错的信息也会被他吸收,成为滋养他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能力等多方面的营养。虽然这个阶段,孩子会纠结于故事的一致性,但是,看到妈妈出错,他依然很开心,并为自己能纠妈妈的错而深感自豪。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虽然出错,但也一定会保证有一部分内容与原有情节吻合,满足他依赖这种熟悉感的心理需求。并且,要让它变成一个游戏,我们就不能太一本正经。如此,便两全了。
让一根筋平稳转化
当孩子处在这个恋旧的阶段时,回忆他小时候的事情通常会让他很享受。比如,看到小弟弟小妹妹,我们可以告诉他,他小时候也如此如此,或者如彼如彼。于是,我们这边刚开了个头,他就会立刻响应,把他观察到的小弟弟小妹妹的行为描述出来,并好奇地问:妈妈,我小时候也会这样吗?在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活动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互动能力、比对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都获得了提升的机会。当然,我们还可以在回忆他小时候的事情时给予他暗示,让他充分地感受到我们的爱,明白哪些行为被赏识、被期待、哪些行为不被赏识,不被期待,在不给他压力的前提下,巧妙地促使他的行为转向。一个被父母发自内心认可的孩子,他怎么可能不自信、不自律、不自主呢?
遇到合适的场景,孩子可能会回忆以往的经历。这便是一个提升他记忆力的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积极参与,补充某些细节,以更积极更阳光的方式去描述曾经发生的一切。若孩子没有想起那些曾经发生的事,我们也可以主动去谈论,提供某些细节去触发他的记忆。如果是一些美好的回忆,当然孩子会很享受。如果是一些不那么开心的回忆,即便我们极力回避,他也可能会想起,如此,它便转化成一个挫折教育与学习处理情绪的机会。在疏导并帮助孩子处理情绪的过程中,他那些负面的情绪得以释放,并因此获得更多滋养。如此,孩子就能学会凡事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变得更乐天,更友善,内心更强大。而这一切,是支持孩子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稳健的前提。心成长了,孩子探索的触角自然会伸向外面,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
当孩子处在一根筋的阶段,焦虑、担忧,试图改造孩子,不仅无济于事,反而可能带给孩子太多压力,妨碍孩子的成长。相反,若我们懂得转化,孩子一根筋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利用好了,可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