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痉挛该如何护理?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很喜欢吃油炸食品,这些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另外,现在的孩子每日除正常三餐外,水果和冷饮也越吃越多。经常摄入过多的冷冻食品更加会刺激消化道,反复出现肚子疼而造成肠痉挛。
一项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儿童消化道疾病中,肠痉挛、大便干等要多于腹泻。与此同时还表现出舌苔厚、湿热等症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吃得太好、营养过剩,因此内热大、不利消化。那么,婴儿肠痉挛该如何护理?
首先,给孩子以抚慰,摇动孩子,减低环境噪音,用热水袋捂婴儿腹部;对家长给予支持和关心;可服用中药或二甲基硅油。一些中药具有解痉作用,服用中药7天后,肠痉挛改善,但夜醒次数未见减少。
其次,母乳喂养的母亲不食用牛奶、奶制品、鱼和蛋;人工喂养儿给予豆奶或水解酪蛋白的奶方,能明显改善婴儿肠痉挛。对于CMPI引起的肠痉挛者,去除牛奶蛋白,改用豆奶或水解蛋白后,71%-88%的患儿症状有改善。
婴儿肠痉挛该如何护理?医生建议,家长一定要做到均衡营养、平衡膳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食物和冷冻食品都要尽可能少吃。饮食做到节制,避免胃胀气、肠胀气,以保护消化道,预防疾病产生。
以下疾病与肠痉挛的区别
肠套叠:是婴幼儿较常见的疾病,好发于4~10个月的肥胖男婴,全年可发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腹部腊肠样包块及果酱样(血)便。
阵发性哭闹为套叠的肠管扭转所致,其水平往往比单纯的肠痉挛重,而且节律性更强。呕吐几乎发生于每一例肠套叠,单纯肠痉挛则较少见呕吐。大部分患儿可触动到腹部腊肠样包块,一般位于沿结肠框走行的部位,其中半数的所在位置在右上腹。包块比单纯肠痉挛时触动到的肠管粗大,有一定弹性,并有触痛。病发超过6小时则可能排出果酱样便。钡灌肠可以明确诊断。
肠系膜淋巴结炎:幼儿较为多见,一般有上感病史。患儿常自述为隐约的腹痛,非阵发性。有时不能确定腹痛部位,也常为右下腹痛,这是因为回、结肠系膜富含淋巴结团。体格检查可有右下腹压痛,但压痛点并不固定。
便秘:粪便干燥,常可诱发乙状结肠痉挛,出现阵发性腹痛,多发生于幼童。腹部有时可触到干硬大便块。用开塞露排便后常可使腹痛缓解或消失。
急性胃肠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的小儿,除阵发性腹痛外,还可能出现呕吐、拉稀及发烧等症状,有时会由于吐、泻而发生脱水。以上都是单纯肠痉挛不该有的表现,但病发初期仍然需要与肠痉挛辨别。
家长应和医生一起寻找并明确宝宝肠痉挛的原因,避免再次出现是预防宝宝肠痉挛最有效的办法。
治疗小儿肠痉挛的疗法
1.分推腕阴阳,100~300遍;推三关,退六腑,各100~200遍;补脾胃经各100~200遍。揉板门20~50遍。
2.分推腹阴阳,双手手指沿肋弓角边缘至脐向两旁分推至腋中线100遍。
3.顺时针揉神阙穴,100~300遍 ;揉点中脘、天枢,各100~300遍;掌摩法,顺时针摩腹300~600遍,使有温热感。摩揉过程中,有些患儿会频频矢气,较小的患儿可能会排出大便,随后症状显著减轻。
4.搓大腿外侧胃经路线8~10遍;点梁丘穴,0.5分钟。
5.小鱼际搓腰骶部,搓热为宜;点脾俞、胃俞、大肠俞、次髎,各0.5分钟。
6.揉外劳宫,100~300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