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爸妈们对宝宝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全面,教育产品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用于亲子阅读的童书也不例外。经过科教领域的多年发展,现在许多童书都开始从传统的寓言和经典故事向具有针对性、具体性的教育转变。结合多年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为爸爸妈妈们推荐一些适合培养宝宝不同品质和能力的书籍。其中,更有对爸爸妈妈们的具体指导,以便爸妈轻松完成宝宝的教育,事半功倍。
图画书教宝宝处理生气情绪
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情绪调节的要求体现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五大领域中,所以幼儿情绪的调节对于幼儿各个方面的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合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是幼儿情绪智力的体现,能够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因此,训练幼儿对负性情绪的调节、对正性情绪的合理表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宝宝是不是有时会生气?生气的时候是否会胡乱发泄,影响到自己和家人的情绪?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怎样利用绘本来教会宝宝生气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做。
为什么要学会应对生气?
情绪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情绪能够表达人的内心状态,而且能够控制个体的行为和认知;对于宝宝来说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忽略宝宝的不良情绪,任由它影响宝宝的正常生活甚至习惯的养成和性格的塑造,应该帮助宝宝学会调整,从而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负性情绪不利于宝宝发展
当我们满足了宝宝的需要和愿望时,能够引起宝宝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当我们不能够满足宝宝的需要和愿望时,宝宝就会产生消极的、负性的情绪和情感,例如得不到玩具时的气愤、被爸爸妈妈批评时的懊恼等。如果没有及时地调节负性情绪,就会影响幼儿的认知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幼儿人格的形成。
常见情景:
宝宝在玩具店看到一个可爱的毛绒娃娃,想让妈妈给她买,可是妈妈不答应,说是“太贵了”。于是,宝宝生气地哭起来。而妈妈也摸不着头脑——为什么我家宝宝这么不懂事,明明说了太贵不能买,还要哭闹?
后果:
年纪小的宝宝的认知发展尚未成熟,她可能并不太明白“东西贵”和“不能买”之间的因果关系。即使妈妈再三给宝宝讲道理,那也是“成年人的思维和语言”,宝宝也未必能够领会和接受。小宝宝的认知,在六七岁之前都是“自我中心主义”的,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认为“得到就好,得不到就不好”。这是人类的自然发展规律。
妈妈明白这个科学原理,才能对宝宝进行符合她年龄规律的培养和教育。先帮助宝宝处理不良情绪,再引导宝宝慢慢地、一点点地接触和体会那些“高深的道理”。否则,宝宝不懂妈妈,妈妈也不懂宝宝;宝宝被贴上“不懂事”的标签,妈妈在宝宝心里也成了“不疼我的坏妈妈”。
不当处理会促成不良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宝宝因为一些事情出现生气的情绪,可是很多爸爸妈妈在遇到宝宝生气时总是采取哄宝宝或者置之不理的态度。
常见情景1:
宝宝不小心碰到了桌角,大哭生气,爸妈的反应是当着宝宝的面“教训”桌角,逗宝宝开心。
后果:
慢慢地,宝宝一些不好的习惯就养成了:别的小伙伴不小心碰自己一下,宝宝就会大哭,“等待”爸爸妈妈去教训小伙伴,自己才会开心。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宝宝,遇到生气的情绪,不懂得事情的道理到底是怎样的,也不懂得自己去调节,而是等待父母为自己“报仇”。这样,宝宝在很大程度上缺少了情绪调节能力的学习,也缺乏情商的培养。
常见情景2:
宝宝在早教班或者幼儿园上课发生了不开心的事情,回到家一边哭闹,一边用手阻挠妈妈做家务。妈妈觉得不应该哄宝宝、惯着宝宝,却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只能嘴上说着“别闹”,躲开宝宝乱挥的小手,继续做事。
后果:
这样一来,宝宝并不知道自己阻碍妈妈做家务是不对的。另外,由于妈妈没有给他具体的回应,他的生气情绪并没有得到宣泄和调整,反而可能会因为“妈妈知道我不高兴了都不理我”而更加郁闷,亲子关系和宝宝的安全感都受到影响。“置之不理”对于尚未学会如何调整情绪的宝宝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
培养情商——成功的决定因素
在当今社会,爸爸妈妈非常关注宝宝的智力发展,但是他们更多时候只是关注了社会智力中的一个部分——智商。殊不知,社会智力的另一大部分——情绪智力(即情商)更是衡量人能否成功的一项决定性因素。而宝宝对于一些负性情绪(例如生气等)的调节能力如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情商的高低。
情商高有什么优势?
1. 有研究认为,情绪智力较高的宝宝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情绪,且适当地表达出去。
2. 情绪智力高的宝宝懂得自我激励,更加适应生活。
3. 如果宝宝能够同理他人、觉察他人的情绪、恰当地与他人交往,就能处理好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4. 情绪智力高,不仅能够很好地适应生活,还能够自如地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情绪智力高的宝宝遇到负性情绪能够尽快地摆脱,例如在生气时尽快表现平静。
5. 如果宝宝能够正确处理负性情绪,就能够更好地完成社会化进程,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促进成长与成才。
为什么运用图画书来培养情商?
图画书作为一种广泛的儿童读物,深受爸妈和儿童的喜爱。图画书(即绘本)一般由主题、人物、情节、图画等元素构成,为我们讲述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宝宝在阅读绘本后,必然会对绘本的主题、人物、情节、图画等要素产生自己的感觉。
图画书能够从“同感”入手
1. 情绪主题类的绘本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对宝宝的情绪进行一定的描述。
2. 这类绘本以各种情绪为主线,宝宝可以从中得到同感,从而产生适时的情绪、情感。
3. 有学者提出,情绪主题类绘本对于幼儿情绪的调节尤其表现在对幼儿负性情绪的调节中。
图画书阅读指导手册——生气篇
经过我们多年的课题研究和实践经验,为爸爸妈妈们推荐一本教宝宝处理生气情绪的图画书——《生气汤》。
书名:《生气汤》
作者:(美)贝西·艾芙瑞 文/图
柯倩华 译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总体介绍
《生气汤》是一本关于幼儿负性情绪中生气情绪调节的绘本。这本图画书曾经荣获1994~1995年度“小印第安人奖”、1992年《书单》杂志编辑选书、美国平面设计协会年度选书。
它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小霍斯的一天过得非常不开心,他带了一肚子的怨气回家,对于妈妈的问候,小霍斯也以生气来应对。小霍斯的妈妈却懂得如何为小霍斯处理那一肚子的怨气,这个方法就是煮了一锅“生气汤”,在煮汤的时候,妈妈对着锅大叫、呲牙咧嘴等,小霍斯也跟着妈妈一起做。发泄完了以后,小霍斯的怨气都消除了,他又开心了起来。
分步指导
Step1:封面
封面上有一口锅,锅中装满了汤。熊熊的火焰使这锅汤滚烫,然而汤的颜色却是灰色的。
爸妈可以这样做
问宝宝“这一锅汤是什么颜色的”“宝宝觉得这锅汤好喝吗”?以此引导宝宝思考,让宝宝意识到这锅汤跟我们平常看到的美味汤是不一样的。
Step2:扉页
打开扉页,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生气汤”三个大字,并且在“生气汤”三个字的下面有一个很大的勺子。
爸妈可以这样做
1. 询问宝宝“生气汤”三个字底下的是什么。
2. 还可以拿着自己家中的各式勺子,让宝宝发现不一样的地方并且懂得勺子是可以用来喝汤的。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叫做“生活类比法”,主要是从图画中出现的种种工具回归到现实家庭生活,让宝宝有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
Step3:第1页~第6页
图画书正文的第1页到第6页为我们描绘了主人公小霍斯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倒霉”情况。
爸妈可以这样做
1.情境指导法:可以针对每一个情境对幼儿进行提问,通过提问使宝宝表述情感,进而爸爸妈妈可以更加了解宝宝。
2.情绪类比法:引导宝宝跟随小霍斯的情绪。例如在第4页,爸爸妈妈可以问宝宝,如果宝宝被踩了一脚,是不是也会感觉到生气;在第5页,小霍斯的妈妈让珍珠阿姨代替她去接小霍斯,小霍斯也感到非常生气,爸爸妈妈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宝宝的感受——如果爸爸妈妈有事儿,让别人去接宝宝放学,宝宝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是不是也跟图画书中的小男孩儿一样生气。
Step4:第7页
在此页上出现了非常生气的小霍斯,并且他生气到踩了草丛里的小花。
爸妈可以这样做
与宝宝一起回顾一下主人公小霍斯发生了几件让他生气的事情、分别是什么事情。
Step5:第8页~第12页
小霍斯回到了家,妈妈跟他说话,他都不理不睬的。
爸妈可以这样做
讲述这一段故事时,一定要让宝宝体会小霍斯生气的情绪,并且试图让宝宝模仿小霍斯的情绪来读小霍斯的话。
Step6:第13页
小霍斯的妈妈开始给小霍斯煮“生气汤”了,从这里一直到图画书的最后,整个故事达到了一个高潮。
爸妈可以这样做
行动互动法:爸爸妈妈可以不开火,单纯地利用“锅”这个工具,与宝宝一起体验小霍斯与妈妈一起煮汤的情景。跟随书中的人物一起尖叫、一起敲打,让宝宝体会到小霍斯的快乐,也向宝宝讲述小霍斯最后也从生气变得快乐,让宝宝学会如何在生气的时候发泄自己的情绪。
Step7:故事结束后
故事结束后的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然的话,宝宝会误以为生气时无论什么样的发泄方式都是可以的。这时候,需要爸爸妈妈来引导宝宝寻找一些恰当的、有效的处理生气的方法。
爸妈可以这样做
1. 总结回顾法:读完整本图画书,我们可不能就这样快速地合上,一定要和宝宝一起进行一个总结与回顾。例如,在生气时,煮“生气汤”这样的方式是没有破坏性的,不会损坏家里的东西,也不会伤害到家人的感情,这和“摔东西”等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2. 发散思维法:在宝宝回忆的同时,让宝宝发散思维,想想除了煮“生气汤”的方式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发泄生气的情绪。有了各种各样的处理生气情绪的方法,宝宝一定能学会并习惯恰当地应对生气。
图画书推荐
教宝宝处理生气情绪的图画书还有
《菲菲生气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生气的亚瑟》(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弗洛格生气了》(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