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早教

杨珊珊:音乐启蒙是游戏和熏陶

2015-07-20 11:29:31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启蒙 启蒙故事

杨珊珊的家是真正的音乐之家,她自己是年轻有为的钢琴演奏家,爱人则是著名的歌唱家王宏伟。他们可爱的小女儿朵儿现在3岁半,虽然离正式开始学习钢琴或学习其他才艺还有一段时间,但生长在这样的音乐之家里,小小年纪的她既能模仿爸爸唱上一曲慷慨激昂的军旅歌曲,又能像妈妈那样有模有样地坐在钢琴前“表演”。

朵儿很小就开始对钢琴感兴趣,妈妈弹琴时会好奇地看,2岁多就爬上琴凳去弹。这个时候,杨珊珊并不是一本正经地从“小汤”或识谱开始教女儿,而是和女儿做起了音乐游戏。

杨珊珊:音乐启蒙是游戏和熏陶

她给女儿弹一个高音区很高的音,告诉她:“这是小鸟。”又弹一个低音区最低的音,告诉她:“这是大象。”然后母女俩用琴键玩起了大象追小鸟的游戏:一个负责表演小鸟,用高音区清脆的声音表达;一个表演大象,咣咣咣的低音响起表示大象来追小鸟了。有时候杨珊珊用高音区弹一段简单的旋律,朵儿表演的“大象”就一路从最低的音爬到最高的音,来追可爱的“小鸟”。有时候母女俩则表演大象和小鸟相约去玩耍,于是高音区和低音区的琴键同时开始响……

热热闹闹的音乐游戏,能让女儿和妈妈在钢琴前坐上很久,她也对钢琴越来越熟悉和感到亲切。

朵儿有几个要好的朋友,也经常被杨珊珊带着一起在钢琴上玩音乐游戏。杨珊珊先引导3个小家伙用6只小手弹一曲《上学去》,小家伙们就很开心地弹起来,很轻快,差不多都选在高音区的部分弹;然后杨珊珊会再给她们出“命题演奏”:“现在弹一曲悲伤的。”于是6只小手都很慢地开始弹奏,还都会集中在比较低音的地方。其实音符都是瞎弹的,杨珊珊的这个音乐游戏是在告诉孩子们,音乐是有意境的,不同的琴键、不同的旋律、不同的力度可以把人带到不同的情景中去。在女儿还不认谱的时候,就知道怎样和钢琴“沟通”情感了。

女儿的钢琴游戏还包括表演。在舞台上高雅、优美的妈妈是女儿的偶像,如果有机会来表演妈妈那样的钢琴家,当然是小朵儿最喜欢做的事之一。她会学着记忆中妈妈的样子,先优雅地鞠躬,然后坐在琴前,充满激情地乱弹一番,最后手高高地甩起来,表示最后一个音符已被她甩在空中,观众可以热情地鼓掌了。每一个细节都被朵儿模仿得惟妙惟肖,全家人在欣赏“朵儿独奏音乐会”时都会由衷地感叹孩子天才般的记忆和模仿能力。

除了家庭本身的熏陶之外,杨珊珊也和所有希望孩子爱音乐、爱艺术的父母一样,把孩子带进音乐会和演出中。但是她从不强迫女儿坐得端端正正地听,或者提醒女儿要认真地听某个精彩的段落。只要不影响别人,她不反对女儿在听音乐会的时候自己开开小差,玩一会儿,或者东张西望。她说:“熏陶是把孩子经常带入艺术的环境就可以了,父母并不用对孩子做很多的事。孩子只要到这个环境里,会吸取到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将来爆发出来的时候,也许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是什么时候存储的。但是,最好的熏陶还是父母能享受其中,而不是把孩子往里面一推,自己在外面毫无兴趣。”

至于是不是今后也想让女儿走和自己一样的专业音乐路,杨珊珊的回答是不一定非要把女儿培养成钢琴家。她会关注女儿自己的兴趣,当然也会观察女儿的天赋到底更偏重在哪一方面,她觉得只要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愿意“钻”,又有一定的天赋,她给自己定义的角色是“推动者”——把孩子推入这个领域,并用一定的要求推动孩子的前行。她不认为推动的终点一定是“郎朗”或成什么家,但她认为只有这样的推动、要求和陪伴,才能让学习的过程有意义,让孩子理解什么叫认真、坚持和付出。

给琴童父母的真诚建议

如果孩子决定开始学琴,从自身的成长以及拥有很多教学经验的杨珊珊,也很想和琴童父母说几句肺腑之言。

要有正确的学琴观

很多父母在孩子学琴这个问题上,都抱有这样的态度:我并不想让孩子从事专业道路,因此并没有很高的要求,只要坚持学就行。但实际上,这样想的家长,孩子的学琴路往往很快就结束了,并不能持久。这是因为孩子其实也早早就感受到了父母如此“有一搭无一搭”的态度,自己也学得非常随意。我建议父母即使有这样的想法,也不要表现出来,还是要告诉孩子,既然要学,就要非常认真地学,而且要学好。这也是在培养孩子的一种专注和态度。

也许孩子学的才艺不一样,但实际上他们从中体会到的做事态度是一样的。很多事实验证,学琴好的孩子,功课也非常好,反之亦然。这也就是说,其实通过学琴,孩子会形成学习观和做事的习惯。

父母是陪伴者,不是旁观者

我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进入学琴的状态和环境中,这不是说父母真的要学弹琴,而是要成为孩子学琴时最好的陪伴者和分享者。很多父母只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角色上,觉得只要交钱,把孩子交给老师学就行了。这样的状态经常会使学琴这事成为恶性循环:孩子学得不好,父母觉得钱白花了,于是指责孩子,孩子就会沮丧,觉得学琴真是件双重痛苦的事,不仅亏欠父母,内心以及开始对钢琴非常抵触。在这样的过程中,亲子关系也会变得紧张。如果父母能和孩子一起进入学琴的状态,对这件事保持兴趣,经常和孩子一起听听钢琴演奏会,在孩子学琴遇到困境时,和他一起想办法,孩子也会有更多的兴趣和信心坚持学下去。

打造好学琴铁三角

学琴是老师、孩子、父母共同形成的一个铁三角关系,缺一不可。因此父母在为孩子挑选好老师之后,就应该配合老师完成学习过程中的要求,比如每次的课后练习,按时回琴等。父母负责任,老师才会教得更顺利,孩子进步也会更快。如果父母不认真,很多时候学琴就是在白费功夫,因为如果某节课老师的要求没被父母督促着做到,那么下次上课就只能是重复。教师对孩子是有一定的规划的,如果总是因为父母不认真,比如随意请假而扰乱教师的规划,时间长了,教师对这个孩子也就不会再用心了。学琴这事是一个小组在协同工作,只有共同努力、各司其职才能完成得更好。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