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顶红帐篷、10张大圆桌、10条长凳,彩旗招展、丝带飞扬,幼儿园的幼儿与家长按照事先报名参加的小组各就各位,开始制作拜年礼物。
1.做福娃
工具材料:
旧报纸、面粉制成的糨糊、各色颜料、电吹风。
制作方法:
用糨糊将旧报纸层层相叠,粘成福娃的基本形状,用电吹风将其吹干,然后根据幼儿的喜好和传统福娃的颜色涂上颜料即可。制作过程中,家长负责用旧报纸做出福娃骨架,幼儿负责粘贴、上色,有的幼儿还创作出新的福娃形象,如给福娃穿上红肚兜,系上红腰带,做得像模像样。
2.打米糖
工具材料:
爆米花、糖浆、活动炉灶、锅、刀、糖盒、压糖棍(家长自带)、白色塑料布、礼物盒。
制作方法:
把糖浆倒入锅中,熬制成糊状,撒上爆米花,然后将其倒入糖盒里,用压糖棍用力压实,取出晾干,切成小块即可。
米糖是当地每户人家过年时都要准备的食品,因此制作时家长们(尤其是祖辈)积极性很高。除了有明火的环节不让幼儿参与外,其他各个环节均鼓励幼儿参与制作。幼儿力量小,在压制环节家长先将糖块用白色塑料布包裹好,再让幼儿用脚在塑料布上踩,将糖块压实。米糖制作好后,由幼儿负责装进礼物盒内,包装好,作为向村民拜年的礼物之一。
3.写春联,写“福”字
工具材料:
红纸、黑色墨水、毛笔。
制作方法:
家长持毛笔写字为主,幼儿在小红纸上“画”字。
此活动中的春联均由家长负责写好,幼儿只是在春联纸上学着大人的样子“画”字。幼儿仿照家长的样子将一个个汉字作为一幅幅画画下来,无形中进行了汉字艺术的熏陶。
4.剪窗花,剪“福”字
工具材料:
彩纸、剪刀、刻刀。
制作方法:
教师与幼儿共执一把剪刀剪纸,剪出彩带、彩球、“福”字等。
窗户上贴窗花、大门正中贴“福”字是中国春节中特有的一种文化习俗。制作活动中,幼儿认真地和老师一起剪窗花,家长们则用刻刀刻着“福”字,窗花与“福”字均鲜艳夺目,映照着火红的活动场面,喜庆热闹。
5.包粽子
工具材料:
浸泡好的糯米、竹叶、麻绳、剪刀。
制作方法:
这个活动由家长主导。家长先把竹叶卷成一个锥形兜,引导幼儿把浸泡好的糯米倒入其中,然后家长负责用竹叶将糯米包裹紧实,并用绳子扎牢。动手能力强的幼儿能学着家长的样子把竹叶卷成锥形兜,但包裹这一环节仍需要向家长求助。年三十这一天把粽子包好后,放到锅里煮,一直煮到大年初一,是为“守岁”。
6.捣麻糍
工具材料:
石臼、石锤、糯米、艾青草、锅、大木板、擀面杖、蒸笼。
制作方法:
由家长把浸泡好的糯米倒入蒸笼放在锅里蒸,水沸后将艾青草放进蒸笼,等糯米蒸熟后,取出倒入石臼里,由家长用锤子把糯米和艾青草碾成糊状,再用石锤一下一下地锤成球状,然后放到大木板上,由一位家长、四五位幼儿一起用木棍将糯米球擀成圆饼状,再用刀切开即可。
7.做红辣椒
工具材料:
红布、针、线、棉花。
制作方法:
由家长把红布剪成尖形辣椒状,然后用针线沿接口处缝合,顶端留一个小口,幼儿从顶端塞进棉花,家长用针线收口缝紧,再由幼儿把一个个辣椒穿成串挂起来。
8.做红灯笼
工具材料:
红纸、竹竿、竹丝、铁丝。
制作方法:
家长与幼儿合作,用竹丝与铁丝撑起一个圆球,然后在圆球表面蒙一层红纸,一个个挂在竹竿上即可。
9.红色童印
工具材料:
用泥巴做成的各种印胚、印泥。
制作方法:
童印是幼儿在我园泥工坊里事先做好的,印胚上有的刻的是“福”字,有的刻的是各种动物,我们带去现场的主要是有“福”字和“鱼”“马”纹样的童印,表示年年有余、马年吉祥。活动当天,幼儿手持童印沾上红色印泥盖在各种礼物上。
10.十字编织
工具材料:
彩色毛线、竹筷子。
制作方法:
十字编织是我园区域活动的内容之一,所以在这项礼物的制作中,幼儿不需要家长的帮助就能动作熟练地在两根筷子组成的“十字”上自由编织,编织好后挂在红帐篷四周,颜色鲜艳,为活动场面又添一分喜庆。
此次活动是为了加深了幼儿对传统年节习俗文化的体验,丰富他们的情感验。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礼物,并敲锣打鼓地走家串户去拜年,是为了告诉幼儿春节这个象征团聚、喜庆的日子不仅意味着一家人的团圆,还代表着一村人的团圆,代表着人人相互尊重、崇尚礼仪的美好德行,让幼儿在亲身参与中耳濡目染,加深对传统文化中嘉言美行的认知,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