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疾病的患者大部分就诊的原因都是因为鼻阻塞,希望通过各种治疗手段恢复通畅的呼吸,那么鼻阻塞到底是不是病呢?为什么有的患者治疗很不满意呢。这首先从什么是鼻阻塞说起。
我们的鼻腔就是我们人体的加湿器、空调和空气净化器,起到了对呼吸空气加湿、加温和除尘净化的作用。首先要纠正的是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鼻腔,或者在网上搜索一下鼻腔结构示意图,可以发现我们鼻腔并不是一个想象中的空腔,而是有很多的突起,称为上中下三个鼻甲。为什么要在小小的鼻腔有这么复杂的解剖结构呢?目前认为,可以大面积增加鼻腔粘膜的表面积,扩大我们的加湿器、空调和空气净化器。此外为了增强这样的效果需要空气尽量在鼻腔循环,这就引出了鼻阻力的概念,鼻阻力有利于气流与血供丰富的鼻黏膜表面的紧密接触。位于鼻瓣后方的鼻腔主体部分管径主要由毛细血管网的充盈程度和鼻黏膜中的容量血管控制。控制鼻黏膜肿胀程度的血管反应由交感神经系统调节,双侧鼻腔的交感神经刺激表现为不对称的周期性活动,由此产生鼻阻力的周期性变化,即鼻周期。所以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感觉,鼻腔的通畅程度交替进行。鼻周期的持续时间为 2~7 h,是交感神经调控下,鼻黏膜交替性出现充血和减充血过程而导致的,在青春期更为明显,其幅度在平躺后最显著,而直立后减弱。这也是很多患者会有体会,躺下鼻子就不通气了。运动可增加交感神经兴奋程度,导致鼻阻力下降 ,其作用可一直延续至运动停止后 15~30 min。体位的变化可导致静脉压力和交感神经状态的改变 ,从而影响鼻黏膜的厚度。当人体处于侧卧位时 ,下侧鼻腔的阻力上升 ,这是由于位于体侧和腋窝皮肤的压力感受器受压引起相应的神经反射。情绪因素也可通过交感神经系统调节鼻阻力 ,情绪不稳定可导致鼻分泌物增加和黏膜充血。遇到冷空气刺激也是同样的变化。
鼻阻力的另外的生理意义:呼吸道对气流的阻力有助于肺部处于最佳扩张状态 ,从而完成气体交换。鼻阻力约为呼吸道总阻力的 40%。尽管鼻腔气流阻力约高于口腔气流阻力 ,多数成人 (85% )还是习惯于经鼻呼吸。
好明白了上述生理功能,大家首先就能对鼻阻塞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鼻阻力是我们人的正常的生理现象。那么鼻阻塞什么程度该去治疗呢,我建议,比较固定的一侧通气不佳,往往提示有鼻中隔偏曲或鼻腔新生物的可能,合并有脓性分泌物,鼻腔有异味,岀血均要进一步检查。先来看看可能的病因吧。
1.引起鼻阻的原因非常多,首先要谈心理因素,这是选择手术必须要排除的,鼻阻塞本身是一种感觉,因此大家都有体会在我们紧张压抑的时候,会觉得呼吸不畅,而即便是感冒鼻音很重,在我们兴奋的时候也不觉得有什么。我曾经见过很多的年轻男性患者多次鼻腔手术,下甲都切没了,呼吸时对面的人明显都能感觉到鼻腔的气流,但还觉得呼吸不畅,为此有很多的医患纠纷。所以就诊前应该先问问自己,1.我的鼻腔是否经常不通气,我感觉不通气的时候鼻腔有无气流(可用棉线在鼻孔测试);2、鼻腔不通气对我的生活影响有多大;3.我有没有频繁的张口呼吸;4.我能理解鼻阻力是正常的生理功能吗?
2.最常见的有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也是治疗争议最多的地方,经常谈到下甲肥大,中隔偏曲,那么多偏的中隔,多大的下甲该治疗呢。很多错误诱导的广告用尽了各种高科技之名词,致使很多患者接受了不恰当不正确的治疗,花点钱倒是小事,严重的是把不该切的下甲切了,是通气了,但是带来的鼻干,鼻腔粘膜萎缩,大量分泌物潴留,更加痛苦,严重的成为萎缩性鼻炎。我的建议:1.鼻中隔偏曲:偏曲的中隔明显导致一侧鼻腔狭窄,且有该侧较频繁的通气不畅,检查诊断符合可以手术;2、下甲肥大:内镜见有明显的息肉样变;使用鼻腔收缩剂无效;正规药物治疗无效;可适当手术切除。3、过敏性鼻炎:手术能改善通气,短期内减轻过敏症状,但不能取代药物治疗,不能根治,如果不配合药物治疗,会复发。
3.鼻窦炎:脓性分泌物,肥大的鼻粘膜都是造成鼻阻塞的原因。治疗药物、手术、药物
鼻腔、鼻窦肿物:确诊、手术
鼻咽部疾病:腺样体肥大,鼻咽新生物
外伤后前鼻孔狭窄、闭锁
先天性后鼻孔闭锁
4.手术后鼻阻塞
很多患者手术后反而觉得鼻通气不如从前,这里的原因就更复杂,需要具体分析,常见的就是术后药物治疗差,鼻窦炎鼻息肉复发,或手术切除或中隔矫正不足(需谨慎判断),导致分泌物潴留,粘膜炎症没有解除;其次鼻腔粘连;还有切除或破坏过多鼻腔粘膜,感觉迟钝,导致虽有空气流通,但没有感觉;最后就是我强调的心理因素。
简单的总结:鼻阻是一个常见的鼻部症状,也是人体鼻腔正常生理功能之一,引起的原因除了各种客观疾病因素,也有主观心理作用参与。应该明确病因,对因治疗,而不是一“切”了之。建议处理下鼻甲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