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TP的诊断是排除性诊断。根据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以下疾病,ITP的诊断可以成立。
A.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无年龄区别,对于新生儿期出现的血小板减少应该注意排除母体ITP或者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 病毒感染相关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可在急性病毒感染或者接种疫苗以后发生。水痘相关的ITP要特别引起注意,抗蛋白S或者抗蛋白C抗体导致个别儿童会出现复杂的凝血紊乱。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MMR)可以诱发ITP,通常发生在接受疫苗后的6周内。接受MMR6周内发展成为ITP的患儿再次接种该疫苗之前应该进行血清学检查,如果血清学结果显示患儿尚未对这3种病毒产生完全的免疫,应给予再次接种。近年来艾滋病在全球呈现扩大趋势,因此儿童HIV感染后相关ITP也应考虑。
C. 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以规律性血小板数目由低到高波动为特征,这种疾病以年轻女性多见,被认为是一种变异的慢性ITP。平均血小板的波动周期为30天左右。某些患者血小板波动情况与月经平行。造成这种周期性波动的病因不明,有认为与月经有关,也有认为此类患者体内存在克隆性T细胞介导致这种周期性血小板减少。
D.先天疾病: 出血点或紫癜持续数周或数月的患儿应注意是否合并某些先天疾病。这些先天性疾病与年龄有关,临床征象类似于ITP,在年幼的患儿(出生后数周或者数月)类似的疾病有:Wiskott-Aldrich综合征,Bernard Soulier综合征以及其他的一些先天性或者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疾病。在年长儿,比较常见的有Fanconi贫血,2B型血管性血友病,严重的骨髓疾病(Down综合征,再障等)。应注意和其他的自身免疫疾病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等鉴别。
2.急慢性ITP的鉴别:
A.急性型症状:急性ITP病史多比较短暂,一般在24~48h就可以出现紫癜和瘀斑。这时的血小板计数一般在(10~20)×109/L甚至更少。皮肤及黏膜可见广泛出血点、淤斑。损伤及注射部位可见淤斑甚或血肿。口唇黏膜血泡,鼻腔出血、牙龈渗血、舌体出血。内脏出血者可有尿血、大便发黑、痰中及呕吐物混有血丝或血块。女性可有阴道出血。严重者颅内出血,可有剧烈头痛、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瘫痪及抽搐等。常可导致患者死亡。出血量大者,可并发失血性贫血、低血压,甚至失血性休克。
B.慢性型症状:出血症状较急性型轻且局限。可表现为反复发生的皮肤、黏膜出血点、淤斑,或 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较少出现严重内脏出血。少数患者可有脾脏轻度肿大。月经量增多较常见,在某些患者可为唯一症状。长期慢性出血,尤其月经量增多患者,可出现失血性贫血。10岁以上的患儿发展成为慢性ITP的概率相对高,如果患儿的血小板数目相对较高,且皮肤出血点、瘀斑等出血病史持续时间较长者应考虑慢性I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