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好发夏秋雨季,男女老幼均可得病。虽然炎热的夏季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天气还是高温,蚊子出没仍是猖狂,因此登革热预防不可忽视。提醒各位妈妈要做好宝宝预防登革热工作,就广东常年气温来说,灭蚊工作要持续至11月底。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是东南亚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较为严重。
在我国,登革热曾经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和港澳台等地区暴发,7-11月为广东省登革热高发期。
登革热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20岁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
[查看详细]1.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日至发病后3日内传染性最强。少数患者在热退后第3日还可从血液中分离到病毒。此外蝙蝠、猴、鸟类和狗等动物体内可检测到登革病毒抗体,可能为登革病毒的自然宿主,从而有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媒介
蚊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中伊蚊是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蚊种,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主要孳生在各种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中,如:室内外积水缸罐、竹林中的竹筒、树洞、椰子壳、废旧轮胎、腌菜陶瓷器皿等。多在户外侵袭人体,吸血高峰在下午4时至5时,次高峰在上午9时至10时。其中花斑蚊的活动飞行范围一般在滋生地附近50至100米范围,很少超过200米。因此,在其活动高峰时段处于其滋生地周围100米范围内较易受到该种蚊子叮咬。
3.易感性
在新流行区各年龄组均易感但以青壮年发病者居多。
[查看详细]潜伏期2~15日,平均为6日左右。
1.登革热
(1)发热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
(5)其他可有肝肿大。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重型登革热于病程第3~5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些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本型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而死亡。
2.登革出血热
(1)休克一般发生于病程第2~5日,持续12~24小时,患者烦躁不安,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皮肤出现花纹,体温下降,呼吸快而不规则,脉搏微弱,脉压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病程中还可出现脑水肿,偶有昏迷。若不及时抢救,4~10小时死亡。
(2)出血出血倾向严重,有鼻出血、皮肤出现血大批淤斑,呕血、便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
[查看详细]疾控专家: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但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复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从而导致登革热的广泛传播。
[查看详细]目前对本病尚无确切有效的病原治疗,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
1.降低体温
对高热患者宜先用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拭浴,慎用止痛退热药物。对高热不退及毒血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
2.补液
对出汗多、腹泻者,先作口服补液,注意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必要时应采用静脉补液,纠正脱水、低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但应时刻警惕诱发脑水肿、颅内高压症、脑疝的可能性。
3.降低颅内压
对剧烈头痛、出现颅内高压症的病例应及时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呼吸中枢受抑制的患者,应及时应用人工呼吸机治疗。
[查看详细]应做好疫情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扩散。患者发病最初5天应防止其受蚊类叮咬,以免传播。典型患者只占传染源的一小部分,所以单纯隔离患者不足以制止流行。
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应动员群众实行翻盆倒罐,填堵竹、树洞。对饮用水缸要加盖防蚊,勤换水,并在缸内放养食蚊鱼。室内成蚊可用敌敌畏喷洒消灭,室外成蚊可用50%马拉硫磷、杀螟松等作超低容量喷雾,或在重点区域进行广泛的药物喷洒。需要提醒的是,由于使用药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污染性,也可以考虑使用物理性的防蚊工具,如防蚊纱窗,防蚊纱门,防蚊纱网等,效果也很不错。
在冬天的时候不要因为冷而把热气开得太足,因为这时候室外很冷,蚊子也一样取暖,就往室内钻,然后繁殖。
卧室应加装纱窗、纱门,家中的积水容器(如花瓶、水桶)需每周清洗,以免蚊卵残存寄生。到野外游玩时,尽量给宝宝穿长袖衣物或使用防蚊喷液。出血性登革热常发生在快要退烧或是退烧后24~48小时,如果宝宝退烧后又出现四肢冰凉或皮肤湿冷的症状,应马上去医院治疗。
[查看详细]若菁(复方甘草酸单铵S葡萄糖注射液):对本品过敏者禁用;严重低钾血症、高钠血症患者禁用;高血压、心衰患者禁用;肾功能衰竭患者禁用;血糖高患者禁用;不良反应:纳差、恶心。呕吐、腹胀,以及皮肤瘙痒、荨麻疹、口干和浮肿,心脑血管系统常见头痛、头晕、心悸及高血压增高,以上症状一般较轻,不影响治疗。还有:格拉达欣(谷胱甘肽含片),协力甘宝(水飞蓟宾葡甲胺片),肌苷注射液,肌苷氯化钠注射液。
[查看详细]1,柿饼藕节荠菜蜜:
[原料]柿饼30 g。藕节30 g,荠菜花15 g,蜂蜜10 g。
[制法]柿饼、藕节切碎,与荠菜花同置于锅内,加水适量同煮取汁去渣,加入蜂蜜。
[功效]清热凉血,和营止血。用于登革热发热期。
[服法]1剂/d,连服1周。
2,黄瓜番茄汁:
[原料]黄瓜250 g,番茄250 g。
[制法]黄瓜取瓤,去籽。切碎,用纱布绞汁;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去籽,用纱布绞汁。2汁相合即成。
[功效]清热,透邪,利尿。用于登革出血热发热期。
[服法]代荼饮用,2次/d。
3,参附汤加味饮:
[原料]人参15 g,附片10 g,丹参12 g,川芎12 g,甘草10 g,冰糖适量。
[制法]诸味加水适量浓煎,取汁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温通血脉,回阳救逆。用于登革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
[服法]口服或鼻饲。
4,薏苡仁米粥:
[原料]薏苡仁30 g,粳米60 g,砂糖、桂花适量。
[制法]薏苡仁与粳米加水适量同煮成粥,加入砂糖和桂花即成。
[功效]清热生津。利尿消肿。用于登革出血热少尿期。
[服法]1剂/d,分2次服食,连服3~4日。
5,西瓜皮茅根饮:
[原料]西瓜皮75 g,白茅根100 g。
[制法]加水适量同煎煮即可。
[功效]清热生津,利尿消肿。用于登革出血热少尿期。
[服法]分3次饮汤。
6,芡实莲肉山药羹:
[原料]芡实、莲子、山药、白扁豆各10 g,白糖25 g。
[制法]诸味研成细粉,加入白糖,冲入适量水饮服。
[功效]健脾补肾,收敛固精缩尿。用于登革出血热多尿期。
[服法]1剂/d,连服5日。
7,益脾饼:
[原料]白术30 g,干姜6 g,大枣250 g,鸡内金15 g,面粉500 g。
[制法]前2味用纱布包扎,与大枣同煮约1小时,去药包。大枣去核,再煮至烂如泥。待冷却后再与鸡内金粉、面粉混合。加水适量,合成面团,制成饼状,以小火烙成饼。
[功效]益脾,健胃,消食。用于登革热恢复期。
[服法]随意食用。
[查看详细]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资料
登革热在东南亚呈地方性流行,我国亦时有病例发生,甚至流行。出现大量高热病者时,随时要警惕本病发生与流行的可能性。伊蚊容易孳生的地区与季节,更要注意。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大多显著减少,从病程第2d开始降低,第4~5d降至最低点(可低达可可低达2×10[9]/L)。至退热后l周才恢复正常。分类中性粒细胞也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可见血小板减少,束臂试验也可阳性。部分病例有蛋白尿,小便发现红细胞:发生脑膜炎症的病例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和蛋白质正常或轻度增加,糖和氯化物正常。血清转氨酶可有上升,一般为轻度。
2.血清学检查
可用血凝抑制、中和、补体结合及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抗体。用两种以上方法结果均阳性,且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可以确诊。
3.病毒分离
发病早期作血清病毒分离可获阳性结果。
4.其他
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4)倘出现下述情况可诊断登革出血热及登革休克综合征:
①中毒症状较重:
②出血明显,血小板
③血液浓缩。红细胞比积增加20%或更多:
④有低血压或体克表现。
(5)分级
WHO对登革出血热及登革休克综合征按严重程度分为以下四级:
I级:有典型登革热表现,束臂试验阳性。
Ⅱ级:除有I级表现外,通常有皮肤和其他脏器自发性出血。
Ⅲ级:有循环衰竭的表现,如脉细数、脉压<20mmHg(2.7kPa)或低血压,四肢皮肤湿冷。
Ⅳ级:重度休克,血压、脉搏测不出。
鉴别诊断: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见多样性,应在其不同病期与下列疾病细致鉴别:流感、感冒、钩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麻疹、荨麻疹、猩红热、流脑、斑疹伤寒、恙虫病、疟疾等。脑部损害表现的病人应与其它病毒性脑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相鉴别。
[查看详细]普通卧床病人的饮食都应以清淡、少油腻、少辛辣为主,登革热患者也应该遵守这些普通的饮食要求,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宜吃
1.处在急性期时需卧床休息,建议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食物,比如瘦肉、蛋黄、豆制品、绿色蔬菜等。
3.食用富含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例如蔬菜、肉汤等。
· 忌吃
4.避免吃辛辣刺激品,如辣椒、花椒等。
5.不可饮酒、抽烟、喝咖啡。
6.不宜吃牛奶、豆浆和芹菜、洋葱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
[查看详细]登革热会传染,但是这种传染并不会从一个患者直接传染给另一个患者。登革热的传染源是已经感染登革热病毒的患者,包括轻型和隐性患者。一般发病前1天和发病后5天感染性最强。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是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人体被这种伊蚊叮咬后,登革热病毒就会随着伊蚊的唾液进入人体,使得被叮咬者感染病毒。倘若患者在发烧初始或退烧阶段被叮咬,蚊子就有可能携带上登革热病毒,而在再次叮咬其他人时就会把登革热病毒扩散开。故一旦有患者被确诊为登革热,就应当立即实施隔离治疗。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