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寒流席卷全城的季节了,冬天,怎一个冷字了得。天寒地冻稍稍不注意,宝宝就长冻疮了!小手小脚上的几个小红点,居然不是蚊子搞的鬼而是冻疮的杰作,妈妈日防夜防,宝宝躲过了腹泻避开了水痘,到头来竟被冻疮暗算了。老人们常说冻疮“一年冻,年年冻”,就是说,一旦得过冻疮,以后每年冬季都会长冻疮,妈妈才不会允许冻疮年年骚扰我家宝宝呢!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知道怎样根治冻疮,先得知道冻疮是怎么形成的。
冻疮多发生在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时,是由于宝宝血管遇寒冷刺激收缩,局部(尤其是手足末梢)供血不足,组织缺氧所致。另外,宝宝食物中缺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冻伤部位潮湿多汗,鞋袜过紧,肢体末梢血液循环不良等,也都是促使冻疮发病的因素。
除此以外,患有贫血、内分泌障碍、慢性感染性疾病等疾患的宝宝,身体抗寒能力会比较差,很容易在寒冷时长冻疮。
对于没有破溃的早期冻疮,每日可在红肿疼痛处涂抹冻疮膏或维E软膏。也可请中医师开一些对症的草药煎洗,用药液浸洗和药渣揉搓宝宝冻伤部位,对反复发生的冻疮效果更佳。治疗期间爸妈要注意宝宝皮肤的卫生,把宝宝的手指甲修剪干净,防止宝宝将冻疮抓破,造成溃疡。
同时不妨帮宝宝多按摩手脚以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毛细血管内循环,从而加速痊愈。手部按摩可两手合掌、反复搓摩,使其发热,然后左手紧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接着右手紧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这样反复相互摩擦共15~20次(一左一右为一次)。
当宝宝冻疮有水泡或水泡破溃时,就要请皮肤科医生处理,以免爸妈自行处理不当引起继发感染。对于反复不愈的冻疮且同时伴有关节疼痛等症状,要警惕患冷球蛋白血症、雷诺氏病等病的可能。
所谓预防胜于治疗,对于冻疮,最烦恼的就是春天好了,来年冬天一不留神又复发了,所以,预防冻疮非常重要。
1. 促进血液循环
发生冻伤的地方通常因为血管收缩、血液流通不畅而出现麻木感。所以,爸妈要时不时给宝宝搓搓小手、摸摸小脸,有意识地活动宝宝还不会表达说出的容易麻木的部位,或者把冻得冰凉的小手放在你的怀里帮助宝宝取暖。
2. 接受耐寒训练
俗话讲“春捂秋冻”,不能天气一凉,就不让宝宝出门,这是不科学的。想让宝宝远离冻疮,需要从多方面训练才能使机体的调节机制得到完善,不为寒冷所伤。
入冬以后,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在上午10点或下午3点的时间,让宝宝到户外接触阳光与冷空气。最初让宝宝露出小脸和小手,等适应后逐步把脖子和小胳膊小腿等部位裸露出来,接受冷空气的刺激,可有效提高宝宝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3. 保暖适度
宝宝的衣着要宽松,如蓬松的棉服或羽绒服,还要方便随时增减;不要穿太硬太挤的鞋,否则会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袜子要吸汗性好,每天更换,以免因潮湿冻伤小脚;外出时戴上手套或围巾,尤其是小婴儿戴好帽子非常重要,因为25%的热量是由头部散发的。
4.注意补充营养
平时应给宝宝多吃一些高热量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这样能增强暴露部位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有利于预防宝宝冻疮的发生。
偏方1:如果宝宝觉得冻疮痒,就把生姜在火上烤热,再切成片轻轻地擦涂在冻疮上,可以止痒。
偏方2:准备3~4个新鲜橘皮,生姜30克,加水2000毫升,煮30分钟。待水变温后把宝宝有冻疮的手放在里面泡30分钟,如果水凉后再加热到温热。
偏方3:用白萝卜的叶子煮水,温热浸泡。
偏方4:取两汤勺食盐加开水溶化,待水温降至可耐受时浸泡。
主要发生于肢体远端血液循环不良的部位,如手指、手背、脚趾、脚跟、脚边缘、脚背、耳轮、耳垂、面颊等。患冻疮的部位一开始充血发红,形成暗红色的斑,并伴有肿胀、疼痛、发痒,尤其是一遇到热时,又痒又胀十分不舒服,严重者会出现水泡,水泡可能会破溃,形成溃疡面,这时,疼痛加重。通常,冻疮会愈合得很慢,一直等到天气暖和时才能好转。
如果宝宝不幸患上了冻疮,也不要紧张,注意正确护理,并注意采取措施预防来年冻疮复发。
宝宝患了冻疮要及时治疗,病变部位应用水清洗,并用每日用温热的油剂轻轻按摩,没有破溃时在红肿疼痛处涂抹冻疮软膏或维E软膏,也可用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如10%樟脑醑或辣椒酊局部揉擦。用辣椒煎水局部烫洗,也有一定效果。已成溃疡时应用5%硼酸软膏、红霉毒软膏或猪油蜂蜜软膏(猪油30%蜂蜜70%)等涂搽并包扎,同时内服末梢血管扩张剂如烟酸等。
如果宝宝已经长过冻疮,那么在下一年入冬前就需要提前一个月左右开始做好预防措施。
气候因素:寒冷的气候,包括空气的湿度、流速以及天气骤变等。潮湿和风速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
全身因素:宝宝的体表面积与公斤体重之比相对成年人来讲较大,这决定了宝宝皮肤散热快、耗热多。同时,宝宝皮肤的血管系统相当发达,特别是颜面、双手部位的血管异常丰富,血管网贴近表皮,皮肤对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比较敏感。
当温度低于10℃时,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血液回流不畅,血管中的液体渗入到组织间隙形成局部水肿,导致宝宝冻疮的发生。
穿着因素: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生理因素:宝宝皮肤组织的含水量较成人高,这也是宝宝容易发生冻疮的一个原因。
一是手按摩
两手合掌,反复搓摩,使其发热,左手紧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接着右手紧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反复相互共摩擦15~20次;
二是脚心按摩
坐床上,屈膝,脚心相对,左手按右脚心,右手按左脚心,两手同时用力,反复按摩15~20次;
三是腿按摩
坐床上,腿伸直,两手紧抱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后擦双大腿根,一下一上为一次,共擦15~20次;
四是臂按摩
右手掌紧按左手腕里边,用力沿内侧向上擦到肩膀,再翻过肩膀,由臂外侧向下擦到左手手背,这样为一次,共做15~20次。右手做法与左手相同。
有些新手妈妈没经验,很容易把虫子引起的小红点当成冻疮,其实不难区别。冻疮最容易发生的部位是手足末端、外耳和鼻尖。初时局部皮肤发凉、潮红,继而发生红色肿块,按压褪色。当局部加温遇暖时,就会充血发痒,有灼痛或针刺感。严重的冻疮红肿明显,可起包或瘀斑,进而发生溃烂。
1、桑枝90克,甘草30克,煎水外洗。
2、甘草、大黄各50克,煎水洗,每日1~2次。
3、用姜汁或辣椒水外擦患处。
4、蜂蜜、猪油各15克,樟脑2克,调成软膏,涂手足,每日1次。
5、独头大蒜捣成泥,稍加温后涂擦于旧伤疤处,每日2次,连续1周。
6、鲜芝麻叶捣烂,涂擦易患处,1小时后洗净,每日擦拭多次。
7、取辣椒和麦苗按1:2的比例切碎混合,加水适量煮沸3分钟,去渣,趁热用棉花蘸药水洗患处,每日一次。如脚冻疮,可泡脚10分钟,此法用于冻疮未破者。
8、鸡蛋一个,煮熟,去掉外皮及蛋清,留下蛋黄,放于铁勺中,文火烤至黄油析出,冷却备用,用时外敷患处即可。
(1)伤湿止痛膏:这个伤湿止痛膏比较适合治疗未溃的冻疮。妈妈们先用热开水待稍温清洗宝宝的冻疮患处后,另取红辣椒末少许撒在伤湿止痛膏的中央,贴在患处,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3-5天,可加快宝宝冻疮痊愈。
(2)云南白药:这个药物适合治疗宝宝已溃的冻疮。妈妈们首先取适量的云南白药粉末,撒在冻疮溃烂处,一日上3次药,不需敷料覆盖,连用5-7天。
(3)蛇油冻疮膏:蛇油冻疮膏药用途范围广,由冻疮引起的红肿、疼痛、痒、干裂、溃疡,均可使用,具有较良好的效果。不过要注意一点,妈妈们在使用前,首先要将冻疮患处用温开水加少量食盐浸泡15-20分钟,然后擦干,最后取蛇油冻疮膏均匀涂于患处,轻揉2-3分钟,每日4次。
(4)十滴水:妈妈可以将冻疮患处用温水浸泡洗净后,用干净的棉球或纱布蘸上十滴水,反复擦拭患处至发热,早晚各一次,一般三五天即可见效。这个方法对冻疮初起时使用效果更佳。
如果是宝宝的冻疮对已形成溃疡或继发感染,用十滴水的稀释液(相当于原液的2%)。浸湿纱布敷,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也有很好的疗效作用。也可先用红霉素软膏涂擦,待炎症消散后再用十滴水来治疗。
一级冻疮:是最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热、痒、灼痛,愈后不留瘢痕。
二级冻疮:可伤及真皮浅层,伤后除红肿外,还会伴有水泡,水泡破溃后可见浅红色液体甚至流脓,并伴有皮肤敏感度下降。
三级冻疮:冻疮部位呈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觉丧失,伤后不易愈合。
1、严冬季节皮肤暴露处应当保护,如出门时使用口罩、手套、防风耳罩。涂少量凡士林可减少皮肤散热,也有保温作用。鞋袜大小、松紧要合适,不要过紧过小。
2、潮湿可加速体内热量的散发,容易发生冻伤,因此要保持服装鞋袜的干燥,受潮后要及时更换,有利于保温。
3、要避免肢体长期静止不动,坐久了、立久了要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冻疮的发生。
4、冬季易患冻疮的人,除皮肤起水泡或溃烂之外,可用生姜片或辣椒涂抹易患冻疮的部位,每天2次,可减轻或避免冻疮的发生。
5、对已患冻疮的部位,应加强保暖。
6、可用100瓦灯泡代替红外线仪进行照射治疗,并经常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约一周左右的时间,症状即可消失,表皮逐渐脱落,不留疤痕。
7、对已经溃破的创面,可先消毒周围正常皮肤,再用无菌温盐水清洗创面后,涂以抗菌药物加以包扎。并经常检查创面愈合情况和更换药物及包扎纱布等。
1、萝卜法:将萝卜切厚片,煮熟趁热贴患处,凉后更换,连敷3-4天可愈。
2、生姜法:生姜火上烤热,切片涂擦患处,可消肿止痒,或生姜切碎,浸泡于70%的酒精中,20天后用酒精涂擦患处,一天数次。
3、苹果法:苹果去皮绞碎熬膏,加入少许樟脑粉调匀涂患处,每天3次。
4、茄根法:用茄子根、干辣椒煎水,洗患处,或茄秆连根煮水,趁热烫洗患处,一天1-2次。
5、橘皮法:鲜橘皮3-4个,生姜30克,加水2000毫升,煮30分钟,待水稍凉后浸泡患处,每次30分钟,水凉后再加热。
6、山楂法:山楂120克,水2500毫升,煮30分钟去渣,洗患处,一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