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1—3岁

幼儿园教案:审美理念科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14-12-19 09:49:42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幼儿早教 幼儿早教方法 幼儿园教案

一、案例的背景

如今,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个幼儿园都在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建构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我园多年来致力于美育课程的研究,并且以此为依托申请了省级重点课题,园内各个领域教研组结合本课题和自身领域教学的特点,积极寻找着与课题相关的研究切入点。众所周知,美育一般指审美教育,而审美更广泛地应用在比较感性的艺术等领域,就科学而言,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一种相对理性的范畴,如何在这两者间寻求到平衡点,教研组的老师们经过研讨,决定以大班科学活动《会站立的纸牌》为媒介展开研究。

幼儿园教案:审美观念科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二、教案设计思路

活动目标:

1. 大胆运用变形和借助辅助物等方法,让纸牌站立起来。

2. 通过大胆猜测、动手操作、同伴间相互交流、欣赏幻灯片等方式,探索各种帮助纸牌站立的方法,初步感受类似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3. 体验挑战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纸牌若干、幻灯片(席卡、道路指示牌、便签夹、新品上市导购牌等图片)、剪刀、吸管、双面胶、油泥、回形针、雪花插片、积木、夹子、牛皮筋;事先在桌上贴好一段双面胶。范例几种让纸牌站立的方法:沿两张牌中线剪一刀把两张牌剪口处插入使其站立;两张牌搭成三角状用两块积木在两边分别顶住纸牌底下两边使其站立;用油泥在两张纸牌之间做成铰链状使纸牌成直角站立;三张牌边边相接用胶带固定成三角柱状站立;把回形针弯成一个支架后用双面胶固定在纸牌背后使其站立;吸管横竖切口后插入纸牌使其站立;用牛皮筋扎一捆牌使其站立。

2.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纸牌,会进行简单的折叠。

活动过程:

1. 出示刘谦照片,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刘谦)是做什么的?大魔术师刘谦要到我们班来选爱动脑筋、小手灵巧的小朋友当他的徒弟,成为小魔术师,你们想当吗?

2. 出示纸牌,引发猜测,探索将纸牌变形使之站立的方法

(1)教师:你们看,刘谦在用什么变魔术?(纸牌)他要请我们小朋友也来变一个魔术——让纸牌站起来。让纸牌自己站起来,你觉得可能吗?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纸牌站起来呢?(幼儿猜测、讨论,教师给幼儿适当提示将纸牌变形:动动小手指,用点力,把纸牌变一变……)

(2)教师: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纸牌自己站起来呢?让我们来试一试吧。(幼儿从桌子上自取一张纸牌尝试)

(3)请个别孩子来介绍自己的方法。教师:你们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3. 再次探索多种使纸牌变形站立的方法

(1)教师:刚才我们用折或者卷的方法改变了纸牌的形状让它站了起来。你们还能把纸牌变出更多的形状,让它站起来吗?请你再来试试看。最后,请你把纸牌放到前面的展示台上来。(幼儿操作、展示)

(2)教师:见证奇迹的时刻到啦!咱们的展示台上一下子就站满了各种形状的纸牌,它们都稳稳地站住了。这是谁的作品?你是怎么变的?(幼儿介绍成功经验)

(3)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开动脑筋,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咱们的魔术成功啦!给自己鼓鼓掌!

4. 探索运用各种辅助物使纸牌站立起来

(1)出示辅助物

教师:下面,刘谦又要请小朋友来变一个更难的魔术啦。这次不能折也不能卷,不改变纸牌的形状,还要让它站起来。你觉得能做到吗?(幼儿讨论、猜测)

这可真难!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小工具来帮忙!都有些什么呢?(逐一出示,幼儿认知)这些都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不过有些东西(出示一下吸管)身上可能有一些小秘密哦,等着我们小朋友去仔细地发现。

(2)幼儿分组操作

教师:你想到该怎么变了吗?那就赶紧动手试一试吧!(幼儿探索,教师指导:引导幼儿发现吸管的开口;引导幼儿试一试雪花片,可以不成功)

(3)交流结果

教师:这是谁的作品?你是怎样让纸牌站起来的?(幼儿经验介绍)

(4)重点讨论幼儿感到难操作的辅助物的使用方法。(如:回形针、牛皮筋)

5. 拓宽思维,了解纸牌站立的多种方法

教师:刚才在你们变魔术的时候,我也试着变了几个,你们想不想看看我的作品?同样的材料,也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用法。让几张纸牌组合在一起,也能让它们站起来。看来只要肯动脑筋,不可能的事也会变成有可能。教师出示范例,扩展幼儿思路。

6. 观看幻灯片,感受科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设计师正是运用了我们刚才想到的那些方法,让各种各样的纸、广告牌自己站起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播放幻灯片,发现和自己探索到的方法类似的物品,如席卡、道路指示牌、便签夹、新品上市导购牌等)其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只要开动脑筋都是可以解决的。

7. 设置悬念,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

教师:祝贺小朋友们,今天你们顺利完成了任务,成为一名小魔术师!最后,我再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瞧,我的手上一张纸牌,现在我们一起吹一口气让它站在桌上好不好?(一起吹气,教师表演魔术,让纸牌站立在桌子上贴双面胶的位置)见证奇迹的时刻到啦!纸牌站住了吗?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变的吗?你们一会也来变一变吧!

三、教学活动后分析与反思

纸牌是大班区域活动中经常会用到的游戏材料,游戏中孩子们常常也会突发奇想,试着创造新的玩法。之所以选这个活动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个活动能与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很好地结合。这节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思考如何让纸牌站立,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1. 活动的时间偏长。这个活动进行了约45分钟,尽管教师已经在努力把握时间,但是由于内容较多,把所有的流程走完还是用时过长。经过分析,主要有两个因素影响了时间:

第一,教师在设计让幼儿探索如何让纸牌站立时设计的环节过多。在探索如何让纸牌站起来时,教师分成了两个层次来进行:第一层次:不利用工具,纸牌能不能站立。于是幼儿想到用折、卷的方式让纸牌立了起来。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纸牌站立的概念,同时为下面环节不改变纸牌的形状使之站立做铺垫。第二层次:认识辅助物,利用辅助物,在不改变纸牌形状的情况下使其站立。这样一来,幼儿操作的次数多,就会延长时间。

第二,同伴间交流过各自的方法后,教师请幼儿再次操作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时间的延长。教师从同伴间互相学习的角度出发,在个别幼儿介绍完自己的方法后再请大家集体尝试自己所没有想到的方法。我一直在想这个环节设计的到底对不对?它有没有必要非要在这节活动中?可以肯定的是同伴间的互相启发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被经常用到,但是考虑到这节活动是面向大班的幼儿,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些方法教师给出提示幼儿就能理解,没有必要非得占用集体活动的宝贵时间再来操作。况且操作的次数越多,等教师发出停止操作指令,幼儿再集中回注意力,这中间都是要花费时间的。

第三,幼儿操作时遇到有困难的材料,在这些材料的操作上耗费了时间。通过观察教师发现,回形针和牛皮筋是幼儿感到有难度的操作材料,幼儿操作中的不断失败和再尝试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并且几乎没有孩子能想到成功的方法。

2. 审美化的策略应用是否合适?在这个活动中,情境创设是审美化策略在本活动中应用的一个体现。为了让活动更有情趣,在活动开始,教师设计了一个刘谦选徒弟的情境,这个情境就是用寥寥数语创设出来的,而且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把这个情境贯穿始终。但是也许是我们有时会错误的高估了幼儿,在教师开始出示刘谦的照片时,有的孩子认识刘谦,就显示出对这位魔术师的崇拜,积极投入情境希望自己能成功入选。但是有的幼儿根本不认识刘谦,那么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这个情境就没有办法发挥它的作用。就算教师情境贯穿得再好,恐怕幼儿还是难免会游离在情境之外。

3. 幼儿作品的呈现杂而凌乱,毫无美感。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当我们真的在实践时,我们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一直在想如何让审美的元素渗透到科学活动中,幼儿在活动中呈现作品时恰恰又给了我一个新的启示。幼儿操作成功的作品都想放到前面的展示台被展示,教师事前设想的是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放到前面,可是事情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活动中孩子的热情高涨,不仅想到了很多的方法,而且一个劲地把作品往展示台上摆,活动开始环节改变纸牌的形状使其站立时,幼儿呈现出一些作品,在下一环节利用辅助物使纸牌站立的操作中幼儿又呈现出一些作品,我就发现我准备的展示桌远远放不下幼儿那么多的作品,特别是当幼儿用不同辅助物操作成功来摆放时,我来不及把同一种辅助物的作品分开,于是所有的作品都混在一起,以至于在后面的讲解环节中我非常吃力,我要在众多的作品中寻找我需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从大自然、艺术、人际关系中看到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来建立自身的美,而科学领域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一大领域,也理应发挥它作为美育载体的重要使命!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