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1—3岁

宝宝有“暴力倾向”怎么办?

2014-12-16 13:19:00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幼儿早教 儿童早教 家庭教育 幼儿心理

看似乖巧的小宝宝也会有“暴力”行为:踩踏食物,摔碎茶杯,推倒积木......面对宝宝强烈的“破坏欲”,家长除了束手无策,好像别无他法。其实这些令人头痛的行为如果能加以有效引导,很可能转化为培养宝宝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极佳手段,成为他日后自主学习的积极因素。

暴力宝宝

可以被原谅的“暴力”行为

探索新奇世界有时,宝宝的“暴力”行为是一种正常的表现,多由好奇心所致,是其认识周遭世界的心理需求。

感到“新奇”是宝宝探索世界的原动力,探索本身没官什么不好,只不过常伴随着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咬坏了妈妈的丝巾或撕破了爸爸的书......

探索行为让宝宝知道了球是圆的,小板凳是方的;头撞到硬的物体很疼,撞到柔软的却不疼;撕纸片的声音是“刺啦”,把铁盒扔到地上却会发出“当啷”的脆响;皮球会滚动,而方盒子却不行......这些现象与感受都刺激着宝宝的神经,促使他越发好奇地探索这个新奇世界。

当然,宝宝的“暴力”行为,对于想要发火却必须保持克制的家长来说,的确是严峻的考验,但既然我们不能阻止宝宝的探索行为,就只能想办法将损失降到最低。例如,把家中珍贵的东西收起来或想办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将他吸引到更新鲜、有趣、适合他的领域中去。

一旦发现宝宝出现“暴力”行为,简单禁止与粗暴干涉都不是好办法,但也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可尝试绐他提供便宜、安全的玩具,供其拆卸、玩耍,满足他好奇的天性。其间,还应适时引导,让其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本领。

表达请绪的方式

“暴力”行为也是宝宝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受到冷落,想要引起家长注意;遭到拒绝,采取反抗措施;受了委屈,渴望得到更多关爱;遇到困难,发泄心中不满……“暴力”行为有时如同宝宝心态的晴雨表,家长要及时“观测”,了解宝宝的心理需求,并采取换位思考等方式,调整与宝宝的相处模式,给予他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努力化解其心中的负面情绪。

模仿使然

宝宝爱模仿,加之在他心目中,家长好似无所不能。因此,能够像家长那样娴熟地做事,对于想要证明自己能力、渴望长大的宝宝来说,显得至关重要。

但宝宝年龄太小,各方面能力较弱,同时,他们还容易高估自己,常做出超出能力范围的事,从而导致“暴力”行为的发生。此时,家长最好友善地对待他,耐心地为其做好示范和引导。

“暴力”行为并非一定得到满足

虽然有些“暴力”行为可以被原谅,但有些危险行为必须明令禁止。例如,宝宝因为生气而拼命地拉扯电线或试图踢翻热水瓶,这类行为有可能对宝宝造成严重伤害,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家长必须马上制止。

平时,应尽量把危险的东西放在宝宝看不见或够不着的地方,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命令或恐吓宝宝不要去碰,因为,那样会挫伤其探索的积极性。

雨点儿滴进领口是什么感觉,脚踩水花儿该多好玩儿。成人被太多、太厚重的生活经验左右着,而宝宝,刚刚睁开好奇的双眼,正期待探索这个新奇世界。因此,我们不能给他的自由设置羁绊,让他的内心世界蒙上阴影。当宝宝用好奇的眼睛、柔嫩的小手和天真的心灵去感知世界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旁默默守候,当他真正需要我们时,给予其鼓励与帮助。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