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1—3岁

角色扮演游戏,育儿So easy

2014-12-01 10:10:46 出处:乖乖网 标签: 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活动

小宝宝们总爱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女宝宝爱扮妈妈、扮公主,男宝宝爱扮爸爸、扮超人……殊不知,角色扮演对宝宝的成长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呢!

每个宝宝出生的同时,都获得了先赋角色,是爸爸妈妈的好儿子(好女儿),是祖辈们的乖孙儿。大多数宝宝还具备着角色扮演的天分,他们热衷于角色扮演游戏,会自发地模仿他们熟悉的、喜爱的角色。并且,宝宝们往往在一个阶段内钟情于一个角色,乐此不疲,自娱自乐。有的爸妈不理解宝宝沉醉在其中的妙趣,只是觉得:宝宝的世界好单纯、好可爱啊!

角色扮演游戏

其实,角色扮演是教育宝宝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事半功倍地解决育儿中的一些疑难杂症:可以帮助宝宝形成自我意识、认识自我;可以培养宝宝良好的社交能力;可以提高宝宝的财商、情商……让爸妈体会到,原来育儿可以成为一件轻松、充满乐趣的事。

下面,推荐几款角色扮演方面的游戏供爸妈们参考,算是抛砖引玉吧!

养育篇(1.5岁~2.5岁)

游戏1:比吃饭

目的:

帮助宝宝养成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

参与者:二人或三人(三人时,一人做裁判,另两人为参赛者)

场景故事:

欢欢吃饭的习惯是边吃边玩,半碗饭能吃上一个小时,如果不帮忙、不催促,吃上个两小时也是可能的。让父母苦恼的是,每次饭都凉得透透的。

解决问题的游戏步骤:

1. 一人做裁判,另一人扮演和宝宝一起参与“吃饭比赛”的小伙伴。

2. 在餐桌上,讲清楚游戏规则。挑食扣1分;说笑、玩闹、做与吃饭无关的事情扣1分。加分条件:细嚼慢咽加1分;不用爸妈喂,主动进食加1分,等等。

3. 扮演宝宝的成人可以故意犯宝宝平时易犯的错误,然后被扣分。这会让宝宝快乐地改掉毛病。

4. 裁判给得分多者颁发奖品。

提示:

如果宝宝的其他生活习惯有待纠正,也可以采用这种游戏方法。例如:整理玩具很慢的宝宝可以玩“整理玩具比赛”,不爱洗漱或者洗不干净的宝宝可以玩“刷牙洗脸比赛”等等。通过比赛这种形式,让宝宝更加明确每件事情该有的细节和标准。宝宝每一次获得胜利,都是对好习惯的一种积极强化,长此以往,宝宝的生活习惯会越来越好。

游戏2:小爸妈

目的:

将劳累了一天的爸妈从哄宝宝睡觉的折磨中解脱出来,更是为了养成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

参与者:二人

场景故事:

精力充沛的男宝小博,听了一个又一个晚安故事,还是不肯睡。在职场上打拼了一天的妈妈一边拍他睡觉,一边困得眼睛睁不开,困极时便在故事里插上一些“胡言乱语”,小博瞪着纯真的大眼睛提出困惑。睡意朦胧的妈妈赶紧圆自己讲的故事,继续拍……

解决问题的游戏步骤:

1. 妈妈邀请宝宝和她轮流做爸妈。

2. 妈妈先讲睡前故事,然后由宝宝讲。

3. 宝宝讲故事时,妈妈不妨蜷起身体做小宝宝状,让宝宝讲故事的同时,做拍自己小宝宝的动作。

4. 安静的环境、重复拍的动作,会帮助宝宝很快地有睡意。宝宝的眼睛睁得越来越小,小手越拍越慢,声音越来越弱……

提示:

此游戏可推广为解决宝宝洗头、打针、吃药、穿衣服等喂养方面的育儿难题。游戏秘诀在于:让爸妈变小,让宝宝变大,有了平等感和责任感的宝宝乐意将自己的行为变得规范,听从爸妈安排。

安全篇(2.5岁~3.5岁)

游戏1:过马路

目的:

帮助宝宝建立“危险”概念。

参与者:二人

场景故事:

飞飞是个让爸妈担心的宝宝,用飞飞奶奶的话来讲,就是“这孩子不知道深浅”。爸爸送飞飞上幼儿园,飞飞从车里出来,撒腿就跑,横穿马路要去对面的幼儿园。爸爸总是着急地喊他回来,但飞飞多次置爸爸的喊叫于不顾,甚至挨过几次巴掌,哭过后依然我行我素。

解决问题的游戏步骤:

1. 与宝宝协商玩“过马路”的游戏。

2. 块头大、力量大的爸爸扮演大卡车,宝宝扮演不守交通规则的小宝宝。大卡车“驶向”横穿马路的宝宝,有意撞痛或撞倒宝宝。

3. 询问宝宝身体疼痛的感觉,进一步强调,机动车的力量与速度强于爸爸若干倍,爸爸只会撞疼宝宝,而车辆会撞伤宝宝,会出血、会骨折,后果很严重。必要时,可以找来一些图片或短片观看,但要避免血腥与恐怖的画面。

提示:

有的宝宝平时喜欢玩尖锐、锋利的东西(如小刀、剪子、针等),爸妈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纠正宝宝的习惯或者帮宝宝明确这些物品该如何使用。

游戏2:不随便开门

目的:

加强宝宝的安全意识。

参与者:二人

场景故事:

咚咚在家一听到敲门声,就会赶紧跑过去开门,把父母平时对他的叮嘱“问清楚是谁,当心把坏人放进来”抛到脑后。近来情况愈发严重,听到敲对门的门,咚咚也好奇地开门探出小脑袋去看……

解决问题的游戏步骤:

1. 家人扮坏人,去门外敲门。如果宝宝不问清楚就开门,“坏人”就闯进来,用恶狠狠的表情、动作去对待热心开门的宝宝。但是要注意掌握尺度,起到警戒作用即可,避免吓到宝宝。

2. 对待胆子大的宝宝,“坏人”可以直接冲进屋子,抢家里的东西、宝宝心爱的玩具等等,最后做掳走宝宝状。

3. 必要时,可作进一步讲解,例如“坏人会拿刀子、大棒子伤害爸爸妈妈”。

4. 当宝宝记住开门前要问“是谁”之后,重新排演。

回答1:我是你爸爸(妈妈)的朋友。解决办法:宝宝喊来爸爸(妈妈)来确认。

回答2:我是爸爸。解决办法:也要通过确认(声音辨别、门镜观看等)再开门。

5. 当宝宝一个人在家时,宝宝不去问话,不让“坏人”知道家里只有宝宝一人。

提示:

此篇章的游戏适用于:宝宝开窗向外看、去玩旋转中的物体、跟陌生人走、吃陌生人的东西、独自出行等危险的行为。爸妈在游戏过程中要注意两点:1.根据宝宝的性格来调整游戏尺度,需有警示作用,但不要吓到宝宝;2.不仅要设计“宝宝不该有的行为”,还要设计“宝宝该有的正确行为”,以免宝宝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反而单方面加深了错误行为给宝宝的印象,起到反作用。

自我篇(3.5岁~4.5岁)

游戏1:幸福一家人

目的:

帮助宝宝正确认识自我、欣赏自我,增强自信心。

参与者:二人以上

场景故事:

佳茵是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可是有些害羞、胆小,说话的声音小小的,做事情总得在得到大人的肯定后才敢继续;还要不时地到大人的目光里去寻求答案,跟大人对视后,很快就闪开了。

解决问题的游戏步骤:

1. 根据家庭成员个性编排剧情。

2. 先做自我介绍:叫什么、年龄多大、属相等等。然后再进一步介绍自己的爱好、优点什么的。

3. 一连串的介绍会给宝宝增加难度,因此家庭成员要轮流每人说一句话,给宝宝一些提示。

例如佳茵一家:

爸爸:我叫唐令。(声音宏亮)

妈妈:我是唐令的妻子朱美灵。(声音清脆)

佳茵:我的名字叫唐佳茵。(如果声音小,爸妈赶紧挑出优点,说宝宝的声音很甜美,再放大些爸爸和妈妈都更爱听)

(往下继续)

佳茵:我的声音很甜美。(在父母的鼓励下,声音明显大了些)

我的眼睛很明亮。(爸妈特意与宝宝对视,目光里充满了鼓励和支持)

我喜欢做的事情是弹琴。(爸妈做邀请弹琴状)

合:我们是快乐的一家人!我们是幸福的一家人!(全家人拉手,一起谢幕)

4. 随着宝宝介绍的优点不断增多,可增加剧情,让宝宝更自信、更喜欢自己。

提示:

等宝宝有明显进步之后,可以请宝宝的小伙伴一起来玩类似的游戏,例如组织一个“文艺晚会”“朗诵比赛”等等。有了其他小朋友的陪伴和比较,宝宝会更有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兴趣和动力。

游戏2:分享快乐

目的:

帮助宝宝建立分享意识,在分享中体验到自我价值。

参与者:二人

场景故事:

效效对自己的物品看管得很好,不许别人摸、不许别人碰,别人的东西他也不要。一次,效效的小食品被分给了小朋友一块,他就哭闹了很长时间,让对方的妈妈和效效妈都很难堪。

解决问题的游戏步骤:

1. 爸爸/妈妈扮宝宝,将一套玩具分成两份,各自拥有一份。玩具可以独立拼插,有的造型却需要向对方借用。

2. 双方各自玩,爸爸/妈妈见宝宝需要的配件在自己手里,主动提出借给宝宝,并对宝宝说“用过之后,记得还给我哦”。

3. 爸妈需要配件时向宝宝索借,主动说“一会儿还给你”。

4. 搭成后,爸妈向宝宝表示感谢,并赞美宝宝是懂得分享的宝宝,正因为有宝宝的帮助,才会有如此完美的作品。

5. 互换角色,让宝宝主动提出将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用。宝宝会在赞美中体验到自身价值,从而愿意将体验带到现实生活中去。

提示:

此篇章的游戏可适用于:低自尊、胆小、爱哭、依赖性强、紧张型的宝宝。

温馨提醒:宝宝在三岁前,不喜欢分享纯属正常,因为他在发展物权意识。爸妈只需偶尔让宝宝体验分享即可,不必对宝宝太过苛责。待宝宝大一些之后,再逐渐加强对分享的培养。

社交篇(4.5岁~5.5岁)

游戏1:去交友

目的:

掌握日常用语及其适用场合,提高宝宝的社交实力,增强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加自信心。

参与者:二人或多人

场景故事:

淘淘在家里是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到了外面却跟换了个人似的:喜欢躲在妈妈的身后偷偷地看热闹;妈妈越是哄他参与到小伙伴中去,淘淘越是将自己藏得严严实实的。

解决问题的游戏步骤:

1. 在宝宝情绪愉快的时候,爸妈和宝宝一起想一些打招呼时的常用词语,例如“阿姨好”“早上好”“再见”等等。再想想这些词语的适用人群和场合,根据人群和场合设计一个“模仿”的游戏。

2. 带宝宝去观摩要模仿人的特点,例如老人有什么特点、长辈的特点、小朋友的特点,以及个人身上独特的特点(如某处有颗痣),增加游戏趣味性。

3. 爸妈和宝宝根据常用词语设计相应的环境,分别扮演相应的角色。例如,用礼貌用语去跟熟悉的小朋友招呼:“某某,咱们一起玩好吗?”或去结识陌生的小朋友:“你好!我叫淘淘,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

4. 爸妈与宝宝互换角色,由宝宝扮演主动交友者,爸妈扮演被邀请者。宝宝做到后,夸奖宝宝落落大方。

提示:

社会化发展是宝宝成长的重要内容。现在许多宝宝的社交能力明显不足,爸妈应该给宝宝创造社交的机会。社会交往除了能锻炼宝宝的社交能力之外,还能够给宝宝正在发育的大脑提供充分的“刺激信息”,使宝宝的神经系统得到发展。由于宝宝的神经系统会在6岁之前完成大部分发育,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哦!

游戏2:处理冲突

目的:

加强宝宝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矛盾升级。

参与者:二人

场景故事:

小钊在公园里和几个小朋友轮流玩滑梯。小钊动作敏捷、灵活,嫌其他小朋友的动作慢,耽误他玩的时间。于是小钊滑到底部后,匆匆地往回跑,抢先的过程中碰撞到一位小朋友。被撞疼的宝宝不甘示弱,抬起巴掌照小钊的脸上来了一下,小钊也动作迅速地还了一拳……

解决问题的游戏步骤:

1. 给两个宝宝分配角色。(或者爸妈扮演宝宝也可以)

2. 一方为撞人者,对被撞者说“对不起”。被撞宝宝不接受道歉,哇哇大哭。撞人宝宝继续道歉:“我替你揉一揉,别哭了。”

3. 哭的宝宝声音变小,被扶起。二人继续玩。

4. 改变情节,被撞宝宝第一次就接受道歉,原谅了对方:“没关系,以后你要小心。”

5. 引导宝宝分析:几种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哪种可以继续快乐地玩?哪种会不欢而散?

提示:

此篇章的游戏适合于小朋友间争抢一个玩具、为不同的观点争执,或者宝宝以耍赖的形式威胁爸妈等等。

总结篇:

1. 以上多款游戏虽然按宝宝的年龄段进行了大致划分,爸妈还是要根据宝宝自身的理解水平来设计相应的游戏主题。所有角色扮演游戏的目的重在让宝宝有所体验,将角色体验迁移到现实生活里去。

2. 对于五周岁以上或者理解能力强的宝宝,爸妈可以尝试“换位体验”的角色扮演游戏,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例如:

可以通过让宝宝扮演弱势群体中的一员,体验活动的受限,来懂得关爱、培养爱心,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

通过做一天的爸妈,去除宝宝的“自我中心”意识,懂得尊重老人、帮助长辈、关爱小伙伴,获得更多的快乐;

当半天的清洁工,学会主动保护环境;

被楼上掉在地板上的东西吵到,以后会记得不再在楼上无节制地玩闹……

3. 如果宝宝喜欢上了角色扮演的游戏,爸妈可以找来现成的、主题积极向上的童话剧本增加表演难度。还可以提前排练,待时机成熟时,邀请嘉宾前来观看。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的记忆能力、增加词汇量,更会潜移默化地熏陶宝宝的艺术气质,让宝宝受益终生。

也可根据宝宝的自身情况,改编部分情节。例如,想锻炼计算能力、增强理财意识,就增加“买东西”的情节,让宝宝体验:要货比三家,买物美价廉的;记得看商品的保质期;认真查数钱的金额,经管好财物。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