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1—3岁

教孩子“玩”出正能量

2014-11-19 14:13:00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幼儿早教

前不久,我发现八岁的女儿总拿着一堆小卡片躲在卧室里傻笑,有时还趴在床上写字。趁她不注意,我偷偷翻出一看,才知道卡片盒子正面写着“高压群专用”,背面则介绍了卡片的功能:“可缓解不开心情绪,刺激创造灵感,彻底毁三观,掉节操无下限……”

497332783.jpg

原来,这堆让女儿独自偷乐的东西叫“校园诅咒卡”,她在上面写的全是诅咒同学的话,如“我希望某某数学考零分”“但愿某某长大了跟最丑的人结婚”,语言幼稚,令人啼笑皆非。

我问女儿为什么玩这种游戏,她说:“有人得罪我了呗!偷偷‘诅咒’一下他们,心里会很舒服。这游戏在我们班可火爆啦,每人都有几盒。”从女儿口中,我了解到,他们诅咒同学通常都只为些小事。我觉得孩子玩这种卡片不好,但说不出个所以然,便请教从事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嫂子。嫂子说:“不可小觑游戏的教育功效,家长如果引导得好,孩子从中受到的启发远比其他形式来得更深刻更直接。现在的孩子待人接物大都缺乏爱心与宽容,不大善于跟人友好相处。如果再长期玩这种‘虚拟诅咒’游戏,那心理只会越来越扭曲。”

嫂子的话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仔细一想,我发现女儿确实有了“公主病”:跟同学相处不好且不说,前几天还跟三岁的表弟抢东西吃、抢玩具玩呢!看来,我真得从“游戏”入手,好好教育她怎样去爱,怎样去宽容别人了。

于是,我挑出女儿诅咒同学的那些卡片,跟她开始了场景再现的表演。

北林被诅咒的原因是没借给她铅笔。于是,在表演中,我让女儿扮演北林,我扮演成她。角色一变,女儿立即意识到:北林可能确实因只有一支铅笔而不能借给她!

玩了几次游戏,女儿似乎懂得了换位思考,明白了别人做任何事情或许都有他自己道理,更意识到不能乱诅咒同学。

之后,我给女儿买了一只贵宾犬当“儿子”。女儿非常兴奋,但她很快不耐烦了:小狗尚小,会随地大小便,她不得不捏着鼻子去处理;贵宾犬的毛发长,洗澡特烦,还得用电吹风吹干……一个星期后,小家伙就打退堂鼓,说要把小狗送人。

我趁机教育她:“这是你‘儿子’,照顾好它是你的责任。如果我和爸爸怕麻烦,难道也可以不负责任地把你扔掉或者送人?”女儿羞愧地低下头,之后照顾小狗便多了一份耐心。

我明白,让孩子通过照顾宠物学会付出和爱肯定还不够,因为这与跟人相处毕竟不一样,要想让她真正懂得接纳别人,还得有孩子们的集体游戏才行。

于是,我给女儿买了军舰模型的积木。她试了几次都不成功,我建议她把住在附近的两个男同学叫来帮忙。女儿认定人家比自己还笨,但禁不住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劝说,她最终同意把人请来了。如我所料,男孩这方面的能力果然不错,不一会儿就把模型拼好了!

女儿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别人的优点,逐渐改变了颐指气使的毛病,朋友多了起来。

有一天,女儿跟我发牢骚:“本来我同桌答应把漫画书借我的,可张月亮竟抢先拿去了!”我劝慰道:“也许他不知道你先借的呢,咱先看后看都一样!”

“知道啦!”女儿嘟着小嘴进房间去了。透过门缝,我看见她又拿出了一张卡片写写画画。

咦?她怎么还玩这破玩意!我恼了,冲进去夺过“诅咒卡”呵斥起来:“先借谁也要你同桌愿意才行,你怪人家张月亮干吗?”可拿起卡片一看,我呆住了。原来,这“诅咒卡”竟变成了明信片,只见上面画了满天星,还写道:“张月亮,你不是成心跟我抢漫画书,一定是担心回家后要照顾生病的妈妈没时间看书吧?祝阿姨身体早日康复!”

女儿终于有了一颗肯体谅他人的玻璃心!看着那充满稚气的图文,我竖起了大拇指,说:“宝贝,好样的,妈妈为你骄傲!”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