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抚育从来就不是一场战争,我们与长辈互相发现对方在育儿过程中的闪光点,令我们都不断修正自我,和孩子共同成长。
我用严格的方式教育孩子独立、坚强;老人则用温厚包容的态度呵护孩子心理成长。我将老人的付出编成一个个睡前故事,每晚讲给孩子听,他总能猜出我讲的是谁,原来他在慢慢成长,他也懂得每一个人爱他的心。
车轮都是磨圆的
仔仔两岁时,公公婆婆搬来和我们一起住。刚搬来那几个月,只要他们在陪伴仔仔,我大都只旁观,静静观察他们怎么做。我以为这祥就能保证最起码的相安无事,但事实并非如此。
孩子是天生会看人脸色的敏感小动物,仗着爷爷奶奶的宠溺,小家伙变得横行无忌。我忍着不发脾气不做声,想看看爷爷奶奶最后会如何解决,可最后通常以婆婆一句“你再不听活,妈妈就来收拾你了”而收尾。
妈妈就像狼一样,成为吓唬孩子的利器。后来,故伎重演时,我终究没忍住,发火了,严厉地斥责仔仔不听话,因为带着气,所以更加粗鲁。婆婆不乐意了,嫌我对仔仔太凶,出手横加阻拦。
我火气正盛,口不择言地说:“我的孩子,你们别插手! ”
立马,矛盾激化,婆婆泪眼婆娑,委屈地觉得自己也是为孩子好,怎么就成了我眼里的外人?老公也认为我和公公婆婆说话方式不妥,主动站在了婆婆那边,后来事情演变为我和老公的大战……
吵完闹完,看着孩子含泪的惧怕目光,看着老公为难的冷漠,我哭了,这绝不是我和公婆同住的初衷啊!
取其精华,忘其糟粕
后来,我琢磨着长辈都宠溺孩子,照顾生活上他灯在行,但在教育上必须由父母来主导,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上也要讲究办法,同时做好分工,让三代人都各就各位,制造和谐。
以前一直是公公送仔仔上幼儿园,但因城市改造,几经改道后有一天公公送仔仔上学时居然迷路了。这件事让我开始考虑,公公年事已高,万一走丢了怎么办?而婆婆年轻些,接受能力、应变能力都强于公公,不如……还没等我说出口,婆婆就主动提出:“以后我来送仔仔,爷爷负责在家买菜吧。”
奶奶善于沟通,每天接送仔仔虽辛苦一点,却能在挤满人群的公交车上给孩子争取到座位,还迅速熟悉四通八达的城市地图与交通;而爷爷则善于挑选最新鲜的蔬果和肉类,变着花样给我们做营养美食。
大家站对位置后,我开始寻找更好的方法与老人沟通教育孩子的一些原则问题。比如仔仔时常闹着要吃糖,不吃就滚地上撒泼,奶奶三步并作两步地去买来送到他嘴里;仔仔睡觉前不愿刷牙,我不依,奶奶却一个劲地劝我“孩子不愿意刷牙就算了,又不是什么大事”……仔仔本来牙齿就不好,时间一长,一个小小的牙菌斑出现了……
我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有了上次的别扭之后,我学会了应对,也许“回避”是最好的办法一一第二天我借口有事外出,将刷牙的任务交由婆婆,并嘱咐她刷得仔细点。
等我回来,婆婆就焦虑地告诉我:“刷牙的时候,看见仔仔的牙齿好像有点黑呢,要不带去看医生吧? ”
我刚好借助这件事普及了一些有关宝宝牙齿保健的知识,当然,说得危言耸听一些。看到她认真的表情,我想,这个问题应该能解决了。果然,以后,奶奶再遇到吃糖与刷牙的问题时,都变得很讲原则了。
修正自我,共同成长
公公婆婆没来之前,我们吃饭多数都是在外面解决,花钱不说,营养和卫生状况都堪优。而现在,做饭手艺超赞的公公变着花样为我们做可口的饭菜,每天推开家门就有一股家的味道。
我慢慢意识到,作为他们的媳妇,我不能拿者放大镜去看公婆带孩子的过失,我更愿意从他们的行为点滴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当我觉得二老对于仔仔卫生要求不够高时,我自己多带孩子洗手、洗脸即可;当我觉得仔仔对二老的态度太任性的时候,那我更要以身作则,体贴二老做个表率……
我也愈加欣赏二老的宽容与大度。比如我要求仔仔在拥挤的公交上与奶奶分享座位、要求他对人礼貌、要求他玩了玩具必须自己清理等等,如果他没做到,我就会一顿批评!尽管这些道理都没错,但不得不说在苛求中会耗损温情。每次听婆婆说“孩子上学也辛苦,他累就让他坐会儿”,每次听婆婆不厌其烦的给孩子讲一些小小的道理,每次看公公帮孩子把零散的玩具轻轻放回原位……我都忍不住会想,为什么我自己没能做到这些?原来,我和老公对孩子的宽容以及耐心远远没有公公婆婆多。
仔仔在爷爷奶奶来后,也变得更加懂事了,以前不乐于分享的他,现在在幼儿园吃到好吃的点心,都会惦记着给爷爷奶奶带回来。当放学后的仔仔小心翼翼地从兜里掏出快要融化的花生曲奇说“这个太好吃了,是我特意为爷爷奶奶留的” 我看到了公公婆婆眼里的感动。这何尝不是孩子的一种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