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上班后,宝宝最黏奶奶,即使妈妈在家也和妈妈不亲。真崩溃!这是为什么呢?
6个月篇:宝宝只黏奶奶
和宝宝朝夕相处的甜蜜时光已经结束,妈妈重返职场。开始几周还感觉不明显,一个月后,宝宝明显开始和妈妈不亲了。妈妈回家后不主动要妈妈抱,有时候调皮揪妈妈头发、眼镜,妈妈稍微表现出生气,马上就哭着投向奶奶的怀抱。越是这样,奶奶还越是推波助澜,妈妈接电话或者轻微抱怨时,马上把宝宝抱走。妈妈把这笔账都算在婆婆身上,婆媳关系也紧张得一触即发。
为什么?
宝宝和主要看护者的情感更亲密,这是自然现象。不管这个看护者是妈妈还是老人。如果接受这个现实,也许你会对这个问题更加坦然,不会对老人产生敌意,而是要看看自己能做什么。
学什么?
投入,还要有创意没有来自职场的压力,无需平衡工作与生活,老人只有照顾好宝宝这么一个“工作”,自然会比年轻的父母更加投入。如果我们能在回家后陪伴孩子的时间里,真的放下白天承受的压力、纠结,投入、更投入一些,让亲子时间好玩、更好玩一些,是能够弥补与孩子相处时间不够的缺憾的。老人投入细致耐心的照料,那我们就投入创意、高质量的陪伴。
怎么做?
每天晚上回家和孩子疯玩一会儿,一起爬,抱着他跳舞,把身体当成他的游乐场……这些有趣的事,老人可做不来,是年轻父母的专利。周末的时候,多带孩子去公园、亲子乐园,或者组织几家小朋友一起玩,这既能让孩子体验和喜欢上这种和平时不一样的生活,也能增加与父母的相处时间和亲密互动。当你的角色和老人悉心照料者的角色有区别时,你自然也就变得无可替代,不存在抢不抢的问题了。
1~3岁篇:爸爸妈妈搞不定
非常好动的年龄到了。每次喂饭,不是手跟着乱来,就是从餐椅上站起来。妈妈道理讲了一箩筐,爸爸有时候憋不住还要吼上两句,但宝宝无动于衷,依然忙自己的。只有爷爷不急不躁,他坐上饭桌,给孩子的小餐桌上也摆上一把不锈钢小勺和一个塑料碗,用小勺敲下小碗。孩子被声音吸引,坐下来研究“玩具”。接着爷爷开始吃饭,并且给小家伙的碗里也放点儿吃的。小家伙模仿爷爷的动作吃饭,每次做对时,爷爷就大声地称赞,宝宝就吃得更带劲。这情形让父母自惭形秽,自己的孩子自己都搞不定,唉!
为什么?
老人的耐心不是说来的,而是做来的。他们心里对孩子的忍耐底限比父母要深得多,很多父母觉得忍无可忍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司空见惯:孩子不就该这样吗?我们经常忘记面对的是孩子,所以老人还会冷眼看父母:喂,你们以成人的思维去要求孩子,到底谁更过分一点?!
学什么?
耐心,还要有方法老人耐心的背后是对孩子真正的尊重,这种尊重来自于他并没有认为自己比孩子高明多少,从不站在教育者的位置上俯视,而是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做他的“知音”:完全理解孩子的状态、情绪,能够与孩子共情。这也许是返璞归真时才有的大智慧吧!有这样的态度和位置感,自然就能找到相应的办法去引导孩子。
怎么做?
和老人学习,早点拥有这样的智慧,放下父母的身段,试着用孩子的感受来理解孩子,用孩子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很多育儿招数都是需要我们这样“编译”后再使用的,即了解自己的孩子,用适合他的方法。比如这位爷爷的办法,也许你照搬来用却完全无效。你家宝宝要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可能是需要进餐时用固定的乐曲陪伴,可能是要有变化多样的食物,也可能是需要改变一下就餐位置或光线……
爸爸妈妈怎么说都不管用,爷爷却能让宝宝乖乖就范。这也太让父母的威严扫地了吧?!出去玩时,宝宝指定姥姥陪伴,妈妈严禁跟随。太郁闷了!在育儿中,我们遭遇了“情敌”!
3~5岁篇:出去玩只要姥姥陪
妈妈换好衣服要带宝宝去楼下的小广场玩。宝宝磨叽着不肯走,先是劝妈妈在家里好好休息,然后又谎称找不到出门就要带的毛绒小兔。妈妈去找小兔,却看见宝宝溜进厨房,拉着姥姥的衣角,叫姥姥快点刷碗,好带她下楼去和小朋友玩。妈妈表示自己愿意马上带宝宝下楼时,宝宝居然发起脾气,就要姥姥陪,而且严禁妈妈跟随。妈妈委屈得差点哭出来。自己的老妈到底给孩子吃了什么“迷魂药”呢?
为什么?
如果有录像机,录下妈妈和姥姥分别带宝宝在楼下玩耍的片段,答案就会自然呈现。每次妈妈带宝宝玩,都在不停地提醒:“别摸石头,太脏!”“哎呀,你看看衣服,又脏了!”要不然就是“寓教于乐”:“妞妞,来认认这个牌子上的字!”“咱们数数一共有几棵树呀?”姥姥呢,总是笑眯眯地看着孩子把各种小石头、破树枝都当成宝贝似的存在脚下。有时候还和孩子一起寻“宝”。除此之外,就没有附加内容了。
学什么?
陪伴,但要更纯粹玩耍就是玩耍,每个孩子都能清楚地分辨痛快的玩与受约束的玩之间的差异。虽然说孩子的学习确实是在玩耍过程中完成的,但并不等于是枯燥地教与灌输知识,而是在陪伴中让他感受自然,了解生活。老人也从来不认为脏是阻止孩子玩的理由,衣服是可以洗的,但是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却没有任何干净的玩具能够替代。
怎么做?
把陪伴当成自己的释放,变回与孩子一起享受玩耍。释放掉做父母的压力,释放掉过度担心。相信在大自然中,在真实的生活里,孩子会收获更多,成长更快。而纯粹的陪伴,能让你们的亲子关系更好。一切教育都是建立在亲密的亲子关系之上的,当你成为他的最佳玩伴、最佳偶像时,你读书他也会读书,你坚持每天背诗,他也会背,你对数学思维题感兴趣,他也会津津有味地和你一起研究。
有一位爷爷曾说:“要让孩子喜欢你,是要付出代价的!”老人的付出有时绝对比职场父母更多。而且也不可否认,隔代育儿中,老人有他们的独特魅力。付出再多一些,增加自己做父母的魅力,也许你能打败可亲又可爱的“情敌”,重新回归孩子心中的美好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