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拥有自我意识。究竟什么是自我意识呢?美国心理学家苏珊·哈特认为,自我意识是将自我看作是独特的、可以辨认的生命个体,它的出现建立在感知自我和他人不同的能力之上。
自我意识的早期发展
自我意识在早期发展过程中一般会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新生儿——没有自我意识
大部分发展心理学家都认为婴儿出生时并没有自我意识。精神分析理论家玛格丽特·马勒等人把新生儿比作“蛋壳中的小鸡”,认为他们不能把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区分开。
出生后4个月左右——能区分自己和他人
从4个月左右开始,婴儿就将逐渐学会抓握、伸手取东西、让事情发生,通过自己的一些行动来体验到个人力量,从而意识到他们能够控制外部世界,并能将自己与世界上的其他部分区分开。
1.5~2岁左右——表现出真正的自我意识
心理学上有个经典的胭脂测试实验,研究者在6到24个月大的婴儿鼻子上涂红胭脂,把他们放到镜子前。大多数18个月大的孩子和全部24个月大的孩子都会触摸自己鼻子上的红色部分,明显地意识到自己的脸上多了一个红点,并清楚地知道镜子里的那个孩子是谁。
4~5岁左右——形成持久的自我
4岁前的孩子虽然已经表现出一定的自我意识,但他们的自我概念仅仅局限于当前的自我,还不能领会过去发生的事情对他们现在的意义。4~5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形成持久的自我,他们认识到随时间的发展,自我是稳定的,最近发生过的事情对现在是有意义的。不到15个月大的孩子则不会这样做。
自我意识培养三步走
初生的婴儿意识是混沌的,基本没有自我意识,只有生理需求提示着自我的存在。那么,父母究竟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呢?
1岁以前——增强社会互动,帮助孩子获得客体存在感
其实,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大人就需要经常与他们逬行互动,真正把他们当作社会人对待,而不是仅仅关注吃喝拉撒睡这些生理方面的事情。在婴幼儿时期,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式来增强与孩子的社会互动:
对孩子微笑和说话
虽然刚出生的婴儿无法读懂大人脸上的表情,更不能理解我们所说的话,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多对孩子微笑,多对孩子说话。一方面,可以通过这样的亲子交流,让孩子逐渐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社会互动,让孩子慢慢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引发的其他人的反应。
让孩子照镜子
让4~5个月大的婴儿从镜子里看见自己,并跟大人一起玩社会性的游戏,孩子将有更多的机会把自己由运动产生的本体性感受信息与镜子中人物的行动相匹配,从而学会区分自我与他人。
让孩子看自己的照片和录像
有心理学研究发现,4~5个月大的婴儿就会把自己的脸作为熟悉的社会剌激。通过观看自己的照片和录像,可以让孩子接触关于自我的某些视觉特征,逐渐建立自我形象,形成关于自己身体和面部特征的清晰影像。同时,经常观看有自己和其他人一起活动的录像,5个月大的婴儿能比较准确地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影像。
跟孩子玩“躲猫猫”游戏
8~9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喜欢跟大人玩“躲猫猫”了。我家二宝小雨9个月左右的时候,我们就经常跟他一起玩这个游戏。要么是我们躲在他的身后让他找,要么是拿一块大一点的布或毛巾之类的东西遮住他的头。不管哪种玩法,他每一次都会被逗得咯咯大笑,并且乐此不疲。通过这样的社会互动游戏,有助于孩子逐渐获得客体存在感,把自己和他人区分开。
2~3岁——使用描述性语言,帮助孩子形成持久的自我感
对于2~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个阶段,我们就需要通过一些描述性信息和评价,来帮助孩子扩展他的自我概念,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自我感。
使用描述性语言增强孩子的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性格认同、种族认同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对孩子提供一些描述性信息,比如“你是一个大男(女)孩”“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是很可爱的宝贝”等等。
使用描述性语言客观评价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做出了一些好的或者不好的行为举止时,我们就需要通过描述性语言对他的行为进行客观评价,比如“你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啦,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你今天把阳阳推倒在地,这是错误的,下次不能这样啦”“你都可以自己洗脸啦,真棒”等等。
经常跟孩子谈论有意义的事情
父母要经常与孩子谈论那些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比如到野生动物园或者迪士尼乐园游玩后,可以问问孩子:“还记得上个周末我们去哪儿玩了?”“你最喜欢野生动物园里面的什么动物?”“你觉得迪士尼乐园最好玩的是什么?”等等。
3~6岁——通过假装游戏,帮助孩子进行复杂的心理活动
假装游戏是可以促进孩子思考心理状态的一种活动。假装游戏也可以称为象征性游戏,即模仿游戏,主要出现在学龄前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常常模仿成人的活动,如“过家家”“医生与护士”“商店购物”等,把自己装扮成想象中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意识到人类心理的创造性潜能,知道了信念仅仅是影响正在进行的活动的心理结构,即使它们并不代表现实,正如在玩这些假装游戏中一样。
曾有一段时间,我家大宝伊伊发明了一种老虎抓小朋友的游戏。我扮演老虎,有自己的固定活动范围,而伊伊扮演小朋友一般情况她都在这个圈外活动,偶尔误闯老虎的地盘,就要跟老虎斗智斗男,最后才能不被老虎吃掉我所扮演的老虎,张牙舞爪、凶神恶煞的样子,常常引得路人围观;其实,我们一起玩这个游戏时,也会让她对心理生活形成更丰富的理解,得出关于自己和他人行为有意义的心理推论,逐渐理解人类表现出的复杂社会互动和合作活动。
对于婴幼儿来说,“我”这个概念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的。初生的婴儿完全没有“我”的意识,因此需要父母逐步培养孩子发现自我,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认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