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1—3岁

自信在孩子自主做事中慢慢建立

2014-10-10 15:23:26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家庭教育

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自尊自信的人,这真的是一个有价值的系统工程,而它的开端,在孩子很小很小的时候。一岁半以内,孩子人格成长的内容是建立安全感,这完全取决于在一岁以内的母子关系如何。如果在一岁以内,妈妈无条件地满足了孩子的各种生理需要,孩子想吃妈妈赶紧喂,孩子拉了尿了妈妈赶紧换尿布,那就是给孩子的自信大厦挖了一个好地基,功德无量。

人生第一阶段孩子走得顺,第二阶段就是顺上加顺了。当然,前提是家长知道第二阶段该做啥,不该做啥。

一岁半到四岁,孩子要自己做事啦

一岁半到四岁,孩子人格成长的内容,是发展自主性,克服羞怯感。这时候,孩子会说话、会走路了,已经有广阔世界任我行之野心,“我要做”“我自己来”就成了这一阶段的中心话题。

这很重要。通过自己做事,孩子不仅在认识世界,还培养独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家长踏破铁鞋寻觅的孩子的自信,就是这么生长出来的。道理很简单,孩子自己做成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就有了掌控感,于是感到了自己的力量,感到自己有能力影响周围环境,可不就自信了呗。

所以,这一阶段,家长要细心观察,当孩子想自己做啥事时,别嫌会由此给自己造成多大一个烂摊子,让孩子去做吧。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就不见烂摊子了。

孩子想自己大便时,就别再把了

如厕是件大事。啥时候排便,怎么排,如果是自己决定,就太有掌控感了,自信就发芽了。

当孩子想自己排便时,家长就别再把了,但也不是说立马就撒手不管。“协助”孩子完成第一次独立大便,这相当于给孩子的人格成长、自信成长,顺势助了一把力。最好的效果是,家长帮孩子了,却让孩子感到是自己完成的。

开始时,可以给孩子铺上他喜欢的尿布,让孩子蹲在上面排便。这种方法比想象中有效。因为蹲着的状态,能够方便孩子的腹部用力,肛门括约肌也很容易打开,他们会拉得很舒服,妈妈可以言传身教。另外,给孩子买个小马桶,也不错喔。

孩子学习自己排便,跟咱大人突然接一单陌生任务一样,不可能立即驾轻就熟。所以,家长别太着急,要学会等待。

如果家长紧张兮兮,急于求成,对孩子限制过多,甚至每过十分钟就把孩子摁在便盆上一次,或者孩子尿床、尿湿裤子时,惩罚批评过多、过于严厉,或者面对孩子的排泄物说“恶心”“好脏”“好臭”之类的话,都会让孩子产生羞耻感,以及无能感。有的孩子偷偷跑到没人的房间里,在角落里扭扭捏捏地大便,就是羞耻心和自我疑惑造成的。

因为害怕孩子感受到压力,便推迟教孩子排便的时间,或者干脆对排便问题不闻不问,也会让孩子陷入困境。孩子的身体与心理发育是同步进行的,孩子在该学会自己排便的时候没学会,自律性就会出现问题。一般在24个月(晚则36个月),孩子就应该学会排便。因为在24个月以后,孩子想要独立完成一切事情的意志日益强烈,如果那时还不能自己排便,这会令他十分沮丧,从而自卑,会对孩子的自尊自信造成伤害。

吃饭穿衣系扣子,让孩子自己做

在这个阶段,家长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相信孩子有能力,或者怕给自己惹一身麻烦,就包办代替一切。

比如,因为担心孩子吃不饱,怕孩子弄脏衣服、摔坏碗盘,就强行喂饭,直喂到追着孩子满家跑,喂到孩子厌食还在追;嫌孩子动作又慢又笨拙,就把孩子穿衣服系扣子的事儿全包了。有的还会边给孩子系扣子边说:“系扣子很简单,我就不信他现在不练习系扣子,长大了不会系。”事实是,这样的包办代替,首先就剥夺了孩子锻炼自己身体机能、提高做事能力的机会。要知道,将来孩子写字要用到的手的精细动作,就是在人体大小肌肉群的协调运动中发展起来的。

这样做,孩子接收的信息就是——“我不行”“我总是做不好”“我连自己该不该吃饭都不知道”。谈何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连吃饭穿衣都没有体会过“这是我自己的事儿”,没有自主感,上学之后,对于“学习是自己要完成的事儿”就真的是难以理解了。以这样的状态,进入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其结果是不难想象的。

其实,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孩子的每一次自主活动,每一个自主动作,都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身体机能,提高了他们的能力,更是对他们心灵的滋养。

想想看,“我感觉饿了,我很想吃,我就动手去拿,放到嘴里吃下去,我感觉很好”“我觉得好奇,我想好好看看,我按照我的意愿和方式看了,我很满足”“我可以支配我的身体,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我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我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一系列动作之后,是一系列的“我可以”,若再加上父母的鼓励和肯定,孩子的能力、自尊和自信就这样发育起来了。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