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1—3岁

扔东西,释放成长的快乐

2016-12-11 13:27:36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幼儿早教 家庭教育

桐桐大约11个月的时候,我们带她去好友小丁家里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把她抱在怀里,她的手里拿着一个泡沫玩具.突然,她饶有兴趣地把玩具扔在了地上,桐桐爸忙过去捡起来,递给她。没想到,小家伙笑嘻嘻地从爸爸手里接过之后,“啪嗒”一下又扔到了地上,还看着我们笑,一副得意的样子。桐桐爸再拣,她开心地又扔,我还以为她不要玩了,就让桐桐爸收起来,谁知小家伙一看玩具被拿走了,就“哇”地一下哭了起来,吓得桐桐爸赶忙把玩具递给她,小家伙才破涕为笑,然后继续玩往下扔的游戏。因为是吃饭时间,弄得我们有点不好意思,就在这时,小丁的老公却安慰我们说:

“哈哈,告诉你们,这个月龄的孩子就是这个样子,考验你们耐心的时候到了,要尽量陪她玩啊!”

这句话一下子让我宽心许多,教育专业出身的我,此时虽然还一时没读懂孩子扔东西背后的心理动因,但小丁老公的这一句话,让我产生了关于孩子心理发展规律方面的强烈敏感。既有的知识告诉我,既然是大多数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一般都会有它的逻辑必然性,需要家长给予尊重,以便孩子自然地度过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想到这里,我开始认真地对待这个桐桐自发的游戏,和桐桐爸认真地陪她玩起来。

从朋友家回去之后,我查阅了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资料,果然进一步发现桐桐的这个自发游戏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她的心理发展到一个更新水平的表现。因为在8、9个月之后,孩子正在逐渐发展出区分自身动作和动作对象关系的能力,到了第11、12个月,她就很容易把接近她头、手、脚的东西作为外部的东西和自己区别开了。比如,你把一个小圆环挂在她的耳朵上,她很快就能摘下圆环,而在这之前,小家伙全然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更不能分辨主客体的区别,很容易把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如手指和脚趾当成玩具来玩,这才出现摆弄自己的手指、吃自己脚丫的行为。但现在,小家伙不再这么认为了,她蓦然发现,原来自己发出某个动作之后,所接触到的东西就会发生位置或性质的改变,显然,这个发现让她感到惊喜,因为这让她发现——原来自己是有力量改变一些东西的,以至于开始自发地跟成人玩起像扔东西这样的游戏。无疑,以一个成人的眼光来看,这类游戏是简单枯燥的,但对于一个刚刚发现自己存在的孩子而言,这类傻乎乎的游戏却可以说是他们内心惊喜的直观表达形式。

但这类游戏之于孩子的意义却不仅仅在于快乐的情绪体验,在个体发展意义上,孩子这类旨在体验自身力量的动作,还对于其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因为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加以区别,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态。如果成人能够多配合孩子做做这类有助于他体验自身与外界区别的游戏,将有助于孩子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这么说,由于积极的自我意识在孩子健康心理和人格中的重要地位,在这个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对于孩子认识自己的努力都给予尊重、配合及引导,会对孩子形成健康的个性大有裨益。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