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前去,指责涛涛:“凭什么推我们家孩子!把鞋子捡回来!”于是后来天天遇到类似情况仍然不会自己处理,显得不知所措。
等涛涛走近时,拉住涛涛,引导天天跟涛涛说:“哥哥,请你把我的鞋子捡回来,好吗?”听到天天的请求,涛涛愣了一下。这时妈妈又指了指鞋子的方向,涛涛果然听话地去捡鞋子了。这时妈妈又教天天说:“谢谢哥哥!”涛涛不好意思地把鞋放好,走开了。
每次孩子吃亏的时候,都可以作为教育孩子使之更好成长的机会。如果家长帮自己孩子去指责,对方只会感到受到了大人的伤害,不会产生悔意,甚至往往将错就错,再做点坏事。相反,因为吃亏的孩子不卑不亢,对方也不敢轻易再次触犯,再加上受到了“礼遇”,甚至还有可能以礼还礼呢!
“她打你,你也打她啊!下次她再敢打你,你就要好好教训她一下,让她以后再也不敢欺负你,也不敢再欺负其他小朋友!”结果,阳阳转天回家说,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喜欢她,从此再也不想去幼儿园了。
首先认真倾听完孩子的话,抚慰其不良感受;然后引导她开始分析如何解决问题:“我们来想一下,有什么办法能让她不再打人呢?”于是妈妈和女儿“共同”想出了五个办法,如:不主动惹事、躲开、告诉老师、大声说“你打人不对”等等。然后,妈妈又对阳阳说:“接下来,咱们看看这五个办法哪个更好……”
后来,阳阳得到了很多朋友,和小朋友的纠纷也少了许多,即便再碰到类似问题,阳阳也总能想出几个解决的办法来,还会比较有主见地从中做出自己的选择……
“吃亏”是一道社交题,孩子如何去面对,如何去选择,会影响到他们一生处理这类问题的行为模式。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孩子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担起社会的责任,乐观地对待人生,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状况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帮助孩子很好地面对“吃亏”这道试题,最终的答题者应该是孩子自己。孩子小时候吃亏并不都是坏事,如果家长处理得当,可以逐步将这类问题的解决演化为孩子的生存智慧。这可是家长找老师“评理”所得不到的。 平平妈一看到孩子不高兴,便对小光说:“你就不能让着点平平啊,他小……” 下次平平又输了,还没等平平妈说话,平平就向妈妈说:“上次在幼儿园老师提问时,小光的答案是我告诉的。”接着,还说了很多小光“不好”的事……
结果没多久,小光和其他小朋友都不愿意和平平玩了。
两个孩子在家玩棋,事先给他俩“约法三章”:游戏就是游戏,肯定有输有赢,赢了不许骄傲,输了不许哭,尤其不能乱发脾气。待他俩都答应了条件再允许玩儿。
在妈妈亲自陪孩子玩下棋时,可以做个榜样,如先输给孩子一次,假装不服气的样子,一定要努力赢他,然后向他表示祝贺。当孩子输了要发脾气时,先用“约法”制约:“刚才我们可是讲好了不发脾气的啊!你看妈妈输的时候还向你祝贺呢!”然后再因势利导,有输有赢,几次下来,虽然孩子心里可能还是不服气,但也开始大度地向妈妈表示祝贺了。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无论输赢,就再也不会乱发脾气了。
很多孩子“吃亏”后之所以有报复性的行为,主要是由于意志软弱、承受挫折的容忍力比较低的缘故。平时,家长要多给孩子一点儿挫折教育,让他的内心变得更强大些。要在平日的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不要事事都为他们做,而要让孩子独立地去完成一些作业、任务等。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古人讲“吃亏是福”,即便是伤害到孩子身心的“大亏”,作为家长,当务之急也不是教唆报复,更为重要的是及时在心理上、情感上给孩子以正确的支持与引导,帮助其更快地走出阴影,从而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