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根据发病季节或症状不同,大致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多表现为发热怕冷、全身疼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等,痰为白黏痰,舌苔薄白。
风热感冒:发热后只轻微怕冷,头痛,咽喉疼,咳嗽痰为黄稠脓性痰,舌苔微黄。
中医认为,感冒是身体内有邪气,不管是哪种感冒,治疗均应先“清邪气”,如果在这个时候进补,则容易出现“关门留寇”的情况,即把感冒“关”在体内,会延长治疗的时间。所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感冒症状控制以后再徐徐进补。
宝宝感冒常常食欲不佳,这时候应该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如奶类、米汤、藕粉、少油的菜汤、果汁等。还可以适当延长喂哺的间隔时间,适当减少喂哺剂量。尤其不要给宝宝吃大量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这些食物不但不能降低宝宝的体温,反而使体内热量增加,促使宝宝的体温升高,不利于宝宝疾病的康复。
一般,家长总是希望医生给宝宝看完病、吃了药或打了针后就能立即见效,而且,生怕孩子营养不足,又是炖肉,又是买营养品,一通猛补,认为用“进补”的办法能够快速改善孩子体弱多病的状态。其实,这样做有害无益,而且盲目进补会造成宝宝内分泌紊乱,体内激素异常,甚至给宝宝“滥补”,轻者会造成新的营养不平衡,对宝宝的恢复及成长不利,严重的还会中毒呢!
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家长在孩子经过治疗感冒症状减轻后,胃口刚刚变得好一些,就急着给宝宝补身体,结果感冒反而有所反复或加重了。这是家长在不适合的时候给孩子盲目进补造成的。
中医认为,感冒后人体内的“正气”与感冒“邪气”抗争,才表现出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经过治疗后,体内“正气抗邪”,促使“邪气”消退。然而,在“邪气”还没有完全清退时,贸然进补,就会既补了“正气”的力量,也补了“邪气”的力量,造成正、邪在体内继续抗争,所以感冒的症状就由原来的消退表现为病情反复甚至加重了。
等到宝宝的体温回降,食欲好转,可以改为半流质,如肉末菜粥、面条、软饭等。如果宝宝不饿,则不要勉强他们进食。一般食欲恢复即是身体开始痊愈的信号。另外,要多喝温开术,增加体内组织的水分,这对体温具有稳定作用,可避免体温再度升高。
食物与药物一样,有“四气”、“五味”的属性,不同类型的感冒,应选用不同的食物。如随便食用,饮食不节,不仅对感冒不利,也很难奏效。根据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治疗原则,对不同感冒的宝宝要采取不同的食补方案。
风寒感冒者:宜吃温热性或平性的食物,诸如大米粥、砂仁、洋葱、南瓜、青菜、赤小豆以及金橘、柠檬、杏子、桃子、樱桃、山楂等水果。
风热感冒者:宜食用寒凉性食物和水果,如苹果、柿霜、柿子、香蕉、枇杷、柑、橙子、猕猴桃、草莓、无花果、旱芹、水芹、苋菜、菠菜、金针菜、莴苣、豆腐、面筋、地瓜、黄瓜、马兰头、菜瓜、绿豆芽、苦瓜、番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