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1—3岁

“巴掌”教育孩子 请三思

2014-09-03 15:30:59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

有次和几位爸爸妈妈聊天,当一位妈妈说到自己打孩子的事时,听到打人这样的事情,大家会下意识地做出反应来。

不管怎么样,打人是不对的,更别提父母打孩子了。

但是,在中国的传统里,好像打孩子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甚至是被提倡的,比如最有名的那一句——棍棒底下出孝子。

那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调解节目,当事人是一对母女,妈妈很强势,属于“虎妈”型,她说自己一辈子争强好胜,但是,怎么命就这么苦。她叫苦的原因之一,在于自己的女儿,另一位当事人。这位女儿已经人到中年,自己也做了妈妈,婚姻不幸解体,和她住在一起。这中间有种种曲折,而她们来调解的原因是,妈妈要女儿搬出去,女儿不搬,为此母女俩大打出手。

看上去房子是矛盾的焦点,但往深处挖就可以发现,这位妈妈当年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她是一个一点就着的暴脾气,情绪燃点很低,孩子不听话就打,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女儿,性格懦弱,没有主见,而且对妈妈怀着深深的不满。这个和妈妈争房产的女儿,多次表达了她内心的愤怒与委屈,而这愤怒和委屈其实早在童年时代,当妈妈向她举起手时,就深深地埋在了她的心底。

经过一番艰难的调解,这对母女表示和好,当她们拥抱在一起时,女儿边抽泣边问自己的妈妈:“那你以后还打我不?”

听了真令人心酸,此时40多岁的她就像一个14岁的孩子。

我在想,我小时候可被父母打过?

不必努力回忆,我的脑海中就自动跳出小学三年级时的一件事,当时,爸爸打了我。

现在想来,起因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仅仅是为一个作业本。爸爸从镇上回来,却没有给我买到老师指定的作业本,我就哭着不上学,妈妈说她帮我缝一个本子,我也不答应。

现在想来,自己个性胆小刻板不够变通灵活,视老师的权威绝对超过了父母,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而父母大概有点不能理解。

当时,就因为没有一个合格的作业本,我哭着不肯上学。现在想来,其实也是在父母面前恃宠而骄。

看到一向乖乖女的我竟然不去上学,脾气不太好的爸爸生气了,打了我一巴掌,打的屁股,下手也并不是很重,妈妈在一边拦阻,又或者火上浇油?我忘了,但我记得的是,打过我之后,爸爸很快就后悔了,为了表示悔意,背着我去上学。

当时天空正下一点小雨,路有点滑,爸爸背着我走了差不多一两里路,在爸爸的背上,我觉得舒服,也觉得有点小得意,因为爸爸用行动在向我道歉。后来,快到学校时,在跨一道沟时,爸爸不小心摔倒了。我当时并不觉得爸爸摔倒是因为背着我很累,反而觉得有点解气,觉得就是他打了我所以才受到了惩罚。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真的够小心眼儿的,但当时我就这样想的,爸爸不应该打我。

其实我的父母都是爱我的,他们尽自己所能给予我童年的幸福与快乐,我也深深地爱着他们。但是,就那次小小的挨打,我却也同样记在心底。

我再想,我又打过谁?

我打过女儿,她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人,可是,我也打过她。

当时读幼儿园的女儿在学民族舞,有个周末她不愿意去练习跳舞,倒在沙发上耍赖,我不希望她养成畏难、懒散的习惯,一定要她去练舞,她不去,劝说无效,加上气馁之下,我打了她一巴掌,也是打的屁股,有点重,屁股红了,她哭了,我拉她起来出门,去舞蹈学校。

女儿虽然是屈服了,我还是觉得很愧疚,我终于理解了当年父母打我的心情,当时就有一种父母的权威被挑战和蔑视的感受,孩子怎么能不听话呢?但其实,当自己用巴掌让孩子听话后,却有一种胜之不武的悲哀。

于是,在路上,我小心翼翼地逗女儿开心,她就是不理我。当我问:“平时你最喜欢看到的那些小蜗牛都哪去了?”女儿横了我一眼,冷冷地说:“它们都讨厌你,躲起来了。”

我尴尬地笑了,女儿将她的愤怒用童话表达了出来,比我的巴掌和呵斥优雅多了。

从那以后,我不再打她,实在情急之下,轻轻地拍一下以示警告。

现在,每当我看到打孩子的父母,或者是听到长大了的孩子控诉当年打自己的父母时,我都会替那些父母悲哀。因为,他们不知道,打孩子可以让孩子一时屈服于你,但却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愤怒、敌意,有一天,他们会以十倍的力量反击,让父母为之伤痛。

一巴掌下去,不知道轻重。这是我们当地人在劝解那些打孩子的父母的话,简单的一句话,真的很有道理。身体上的疼痛、淤青、红肿可以很快消失,但是心理上的疼痛、淤青与红肿呢?也许会烙在记忆里,相伴子女一生吧?

所以,请家长慢举手,且三思。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