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在面对入园这样一次大的分离时,心理上不可能没有焦虑,甚至可能会莫名其妙大发脾气,出现各种无理取闹的问题,这都可以归为释放、疗愈自己独自面对新环境的创伤,作为父母尤其是孩子的第一依恋人——妈妈,一定要好好地陪伴孩子度过这个焦虑期。
妈妈首先需要克服自己的焦虑
很多孩子上幼儿园总是不断哭闹,不想去上,如果发现哭得厉害可以不去上,他们就会拼命哭,如果发现生病就可以不去上,他们甚至会反复感冒。究其原因,如果不是幼儿园特别有问题的话,那么最大的可能是出现在家长身上,家长需要思考的是:“我自己焦虑吗?我害怕孩子上幼儿园吗?我害怕不被需要吗?”
有些妈妈把入园看成生离死别,送去上学时,依依不舍,回家时抱着孩子亲来亲去,诉说着自己的思念,她们以为这是在爱孩子,实际上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摧残。要陪伴一个孩子度过入园焦虑期,首先,这个妈妈自己得度过焦虑期。尤其是那些全职妈妈,放下工作几年,全身心陪伴孩子,等到孩子上学后,她们的自我价值感可能会马上下降,孩子不那么需要自己了,工作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到底哪里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呢?可以说,很多不愿去上幼儿园的孩子不是因为他们自己不想去,而是因为他们的主要抚养人,如妈妈,如爷爷奶奶,打心底就不愿意他们离开自己。
还有些妈妈,从表面上看,她们很舍得孩子,恨不得自己的孩子马上就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催促着孩子与其他孩子交朋友,实际上这也是她们自己焦虑的一种表现。要知道孩子对幼儿园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妈妈的催促反而会让别的孩子无所适从,要么更加退缩不敢上幼儿园,要么迫于压力过于主动跟别的孩子交往,实际上这两种做法都是对孩子的伤害。
相反,那些没有背负父母过多期待的孩子却能很快地融入集体,因为他不主动招惹别人,别人也不会烦他。这就好比我们自己加入一个新的公司,一个低调沉默的人往往比一个自来熟的人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同。
不要向孩子问长问短,充分信任幼儿园
有一些妈妈,出于对幼儿园的不信任,在孩子入园后,会反复旁敲侧击地询问孩子:“你今天过得怎么样啊?”“有没有小朋友打你?”“某某说他幼儿园老师从不骂人,你们的老师呢?”父母问这种话首先传达的就是一种不信任,你以为这样问孩子,孩子就能给你一个符合事实的答案吗?要知道三四岁的孩子是非常梦幻的,他们无法分清想象和现实的区别,而当父母带着不信任来问他时,他极有可能想象出一件根本不存在的事情来告诉父母。比如,有一个孩子的手磕破了,回家妈妈问时,他本能地感觉到妈妈对某个孩子不满,于是他非常有想象力地告诉妈妈,是那个孩子用石头打破了他的手,他妈妈急了,问:“你们老师不管吗?”这个孩子继续想象着说:“老师让打人的那个孩子去休息了五分钟”等。整个场面想象得十分鲜活,当这个妈妈找到幼儿园老师问罪时,才发现原来所谓打人的那个孩子那天根本就没来上学。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如果这个妈妈不成长,不对幼儿园建立真正的信任,那她的孩子是不可能适应幼儿园的。那么到底回家能不能问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孩子主动提起,你就听,如果孩子不提,你不要问,至于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你可以找老师、找其他家长了解,这种旁敲侧击追问自己孩子的方式有百害而无一利。
tips: 接送孩子时,家长怎么做能减轻孩子焦虑?
最好的办法是您表现轻松,什么都别说。早上送孩子,晚上接孩子,接送人的态度和行为一定要表现出一致性,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孩子的分离焦虑的持续时间。早上送孩子时微笑,做简短告别,每次告别语都一样,招手说再见的方式不要改变。晚上接孩子时微笑,做简短打招呼,每次都说同一见面语,接触孩子的方式每天不要改变。切忌:绝不要快步奔向孩子,一下子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又亲又搂,一副万分歉疚于孩子的态度和表情,甚至满脸泪水,大呼小叫地说“妈妈想死你了!”接下来就是娘俩一起相拥而泣,大有世界末日之感。这样做的后果,仍然是会将入园分离焦虑时间成倍地延长。